易子晏 作品

第336章 做的多了,也就坦然的能喊出聲了。

人參老沈去處理,採回來的草藥根莖周用揹著去河邊洗了,去河邊並不太遠,一走一回大約十五分鐘,牛棚的位置選擇建在這裡,也是為了方便人和牲畜用水。

方便是方便,但是一百多頭牲畜,冬天吃水很多,八個職工要來回擔二十多次的水,才夠牛喝一次,大冬天的從冰窟窿裡將水舀到桶裡,再擔回營地,很遭罪,牛棚這邊的職工,多是這樣落下的風溼病。

到這邊後,何思為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也想著在天冷之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當她和老沈提起這件事時,沈鴻文沒反對,“這邊水位線低,挖井也容易,這幾天沒什麼事,我和周知青先挖著。”

沒有上凍,水位線又在地下二米到三米,現在挖起來也輕鬆,只是搭水井要用井凹木一層層疊起來,直到井口,這些木頭不好找,最近的山離他們這裡也有二十多里地,牲畜又都被趕走,全靠他們三個人砍木頭又往井裡下,完成不了。

在柈子農場打過水井,何思為也明白這些,“要不還是等大家回來再挖吧。”

沈鴻文說,“沒事,這幾天不行先找木頭。”

等著心裡急,倒不如慢慢的弄,先把問題都解決了。

何思為覺得這樣也行,休息了一會兒,有了力氣,隨之而來的是飢餓感也湧上來。

何思為立馬起身去做飯,昨天晚上趕路,白天幾乎又走一天,帶的肉乾吃光了,只喝了一軍用水壺的水,一口東西也沒有吃過,眼下還有吃的,總不能虧待了自己。

大家在牛棚這邊生活簡陋,但是多是身份高出身的人,在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很講究,就拿做飯用的鍋來說,每次都洗的很乾淨,洗過之後,還要把裡面的水擦乾淨,這樣鐵鍋也就不會生出鐵鏽。

灶臺旁的木桶裡有水,何思為把水倒進鍋裡,蓋上木鍋蓋,才抓了柴火點著,柴火是去年的‘蒿子杆’,莖比樹枝細,做柴火好燒,燒出來的火硬,和燒木頭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