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獲封元聖

景德帝冷哧一聲,沒說什麼。




看多了古古對蕭臨淵推崇備至的樣子,他真是越看越不順眼,但他能否認古古說的話嗎?又能否認蕭臨淵的功績嗎?




不能!




正是因為不能,所以他才說不出話來反駁,但心裡又不能不嫉妒。




古古話音落,天空中光幕一黑。




【如墨般漆黑的畫面中央緩緩暈出一點白光,隨著畫面鏡頭的抬高,那團光越來越亮,然後,整個視頻畫面開始明朗。




宏偉的大殿內,穿著白色文士長袍的老者跪於大殿中央,鬚髮皆白,然卻儘量挺直著脊背,眼神堅定的看向上首的君王。




“焚書有違聖人之道,有傷民心,有斷文道傳承之險!陛下若仍要一意孤行,難道就不怕被人萬世唾罵,遺臭萬年嗎?”




“學士元鴻,跪請陛下,收回成命!”




說罷,老人俯身而拜。




空蕩而宏偉的大殿裡,老人凝重嚴肅的聲音似帶著迴響,重重砸進光幕外人的心中。




畫面中的冷空氣在漫延,萬籟俱寂之中,光可鑑人的白玉階上倒映的那團兒墨色身影微微動了。




身著黑色繡金龍袍的蕭臨淵,緩緩站起身來。




他頭戴冕冠,身長八尺,冠上東珠垂落遮擋住他的面容,然視線往上,得窺帝王威嚴而俊美無雙之容貌。




哪怕是聽見下首之人明晃晃的冒犯之言,他的眼神亦無半分波動,沉著、冷靜,如斂寒冰。




他自王座走下,緩步行至玉階之前,額前白潤飽滿的東珠也隨著他的步伐而輕微晃動發出碰撞之聲,透過象徵著皇權的帝王冠冕下的珠簾,居高臨下的遙望著殿中之人。




“儒家主仁政愛民,曾言有教無類;道家求天命,主張清靜無為;法家正本清源,崇尚依法治國,還有農家、兵家、工家、許許多多的學說思想。”




“但天下大亂之時,儒家的仁字救不了國家人民,道家管不了國家百姓,文人提筆殺不了強敵,農家就算種出再多的糧食,也飽不了百姓的肚腹,反倒填了那些強盜賊寇的肚子。”




“而天下安定時,法家縱有萬萬條法令也規束不了人心,兵家有再好的計謀與領軍之能,也無仗可打。”




他側首望向殿側東邊的那扇小窗,視線穿過從那扇小窗後,是那廣闊無垠的天空,是這片大地上悠久的歷史。




“百家爭鳴固然是好,但其中錯誤的學說難道也要任其長遠的流傳下去?孤欲著天下大典,重整學說典籍,是乃扶正天下文道,而非滅文絕智!”




回眸,高臺上的蕭臨淵眼神微諷,語氣更沉更冷。




“若還要任由其有毒的思想,繼續荼毒孤的百姓,荼毒後世不知多少代子孫!縱使是有無道之君之稱,昏庸暴戾又如何?孤便是擔了此名號又怎樣?”




下首的元鴻愕然抬首,看著蕭臨淵的表情只剩呆滯。




“元先生,從前孤曾言,聖人不聖。彼時,你不敢附和,




不敢應答。()”




今日,孤再問你,你不拘一格招收弟子,從不因他們的出生和身份而區別待之,有教而無類,因材施教。那為何如今天下,坐於學宮之中讀書的仍多是富家貴族子弟,而真正能拿起書本讀書的貧寒人家又有多少?()”




元鴻不答,默然無話。




一人,如何能撬動一整個世道,元鴻自知做不到。




蕭臨淵再問,“如今大宸無外敵侵擾,政權穩固,那法家的依法治國又約束了多少人?是否整個大宸從上到下皆被法令束之?”




不是。




壓根不用思考的答案就這樣浮現於所有人的腦海當中。




“道家清靜無為?”蕭臨淵唇角帶著淺淺的笑意,是嘲諷,也是漠視。




“真正清靜無為又何必入世,既已入世便是凡塵中人。人之慾,何窮盡也?天下間人與人的利益往來從來沒有哪一刻真正斷乾淨過,道家,又何談真正的置身事外?”




元鴻身子一顫,真正被問住了。




他不知該如何回答,“陛下以己之見來定其學派是否有其存在必要,恐生狹隘。陛下何不聽聽他人之聲?”




他再勸。




蕭臨淵的眼神輕飄飄的落在元鴻身上,無形間又好似帶了某種威壓,一跪一站之間,這場君與民、王與文士之間的談話還在繼續。




“於眾文人學子來說,書有千千萬,所學道理各不相同;但孤不是個一心求學之人,於孤而言,哪本書上寫的道理有用,何人所言有理,孤便信誰,用誰。”




這話中的意思再明顯不過。




元鴻震驚的抬頭看向蕭臨淵,驚過之後,表情變得複雜又晦澀,同時眼底亦有驚奇。




蕭臨淵步伐緩慢的走下玉階,最後停在了離元鴻五步遠的地方,目光直視著對面跪著的老人,“學說再多,孤單行王道,有違孤之道,皆屬悖論!”




這一刻,無數人頭皮發緊,更有甚者,光幕外許多人不知不覺間屏住了呼吸。




他們像是代入了元鴻的視角,和那個視頻中的君王面對面。他們,被他所直視,困在他的目光中一動也不能動。




元鴻心臟跳的格外的快,嘴唇緊抿,眼中已見緊張,開口再道,“陛下如此獨斷專行,縱使不懼天下人口舌!但屆時民怨沸騰,唯恐刀兵再起,陛下又該如何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