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中生友 作品

第三百零五章竟陵之戰

 雖然說蠻人軍隊不敢多要,但是大虞軍錢多啊,精美的金銀製品、金條、元寶與各種東海的珍珠、玳瑁、珊瑚之類的大方的拿來送給各部落,讓各個部落的貴族感恩戴德。

 同時,大虞軍還公平的向各部落購買肉食,不僅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大虞軍的肉食需求,還贏得了蠻人上下的好感,進一步建立起了信任。

 大虞軍還邀請各個部落派人到昊京聖地覲見偉大的大虞帝國皇帝陛下·倭奴之父·高麗爸爸·南蠻王·天可汗,並承諾不會損害結盟的蠻人的利益。

 總之,荊南形勢一片大好。如今五溪蠻、湘水一帶的蠻人基本平定,正跟更南方的蠻人在打交道。

 總而言之,後方一片穩定,輔軍和各個被攻佔的城市也在抓緊種田,還有江東的支撐,西線軍團一兩年內還能夠跟秦軍耗下去。

 既然郢都方面問題不是很大,那就該考慮如何擴大戰果了。

 南郡除了郢都外,其他北邊的城市並不好打,主要是大虞軍沒有絕對的信心在野戰中正面擊敗秦軍,如果無法大量殲滅秦軍有生力量的話,打下來也守不住。既然()

 如此,能夠攻擊的目標就只有巴蜀。

 諸葛亮和戲志才定下了奪取巫郡的方案,並讓鮫鯊、江豚等就水文情況展開偵查,最終一錘定音。

 如今雖然還沒有拿下巫郡,但事實上,巫郡已經成了甕中之鱉,被甘寧拿下只是時間的問題。

 至此,在地圖上,大虞的國土基本上沿大江呈一字長蛇陣,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佈局,但因為大虞絕對的水軍優勢,讓大虞可以從容保證長蛇的安全。

 而現在對長蛇威脅最大的地方,就是郢都。

 大虞的行動,讓大秦上下憤怒無比。

 接連丟失兩個郡,這可是大秦立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損失,但偏偏這兩個地方大秦鞭長莫及,黔中郡基本上是沒救了,但是巫郡必須要搶救一下。

 於是,蒙武被要求儘快進入巴蜀,在巴整備軍隊,儘快奪回巫郡。

 王齕、麃公也被要求迅速出兵。

 王齕、麃公所部共三十萬,其中有五萬銳士,還有一部公輸家的機關獸部隊。輔兵則有上百萬之眾。

 秦之銳士是戰國時代諸國的最強精兵,這次秦國也是下了血本。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輔兵大部分都是秦國戰爭代行者的士兵。

 秦國的戰爭代行者倒了血黴。

 在別國的戰爭代行者,大部分都能夠成為小封君啥的,還頗有自***,能夠帶著自己的兵馬打仗,但是秦國卻不允許封君有自己的大量兵馬,也不會讓封君率領自己的部隊成為秦軍的建制單位,更要命的是,秦國要出兵,會直接要求哪些人去服兵役。

 這些戰爭代行者大都有爵位,結果大部分沒有找到足夠有力靠山的戰爭代行者就被強行徵召成了秦軍的基層軍官,往往還是那種打不過屬下的軍官。

 這意味,一旦遇到戰事,這些之前作威作福當過***的戰爭代行者必須要像普通的秦軍基層軍官那樣衝鋒陷陣,而且還沒有原本屬於自己的武將、士兵的保護,危險度猛增。

 不過有失必有得,這些人因為是被編入了正規軍中,因而可以全面系統的學習秦軍的基層軍陣,雖然是從行伍這個最基本的單位入手,但這種系統學習的機會卻很難得。

 毫無疑問,如果日後立下軍功能夠升職的話,甚至可以全面系統的學習更高層面的軍陣組合。

 聰明的戰爭代行者立馬想方設法讓自己手下的武將、自然人士兵加入秦國正規軍,哪怕都被分散開來,也在所不惜;他們的空間兵也被儘可能的送到輔軍中。

 更聰明的戰爭代行者則在徵兵的來之前,就砍了自己的手腳之類,形成殘疾的事實,從而躲過了徵兵,然後把自己的手下送入軍中。

 最聰明則成了大臣、武將們的門客,也將手下送入了軍中。

 總而言之,因為秦國的特殊體制,不僅從某種程度上“消化”了戰爭代行者的軍隊,還最大限度的激發了戰爭代行者們的鬥志。

 因為理論上講,只要立下足夠的功勞,那可是連秦之銳士的軍陣都能夠學到手啊。

 試想一下,就算是秦國只有一萬戰爭代行者,只派了五千武將進入秦軍之中,那也為秦國增加了五千起碼能夠指揮幾千人馬的人才啊。

 更何況,加入的只多不少,如果加上戰爭代行者以及戰爭代行者麾下不可能只有一個武將的現實,秦國起碼多了三五萬有不錯的軍事指揮水平的將領加入,這些人除了不會軍陣、實力境界也不是特別強力之外,不論是指揮水平還是戰略眼觀、格鬥技巧都十分優秀。

 再加上各個戰爭代行者積累的七階、八階兵和自然人的大批量加入,以及數以萬計戰爭代行者城邑的出現,秦國得到增強可想而知。

 與()

 秦國相比,楚國、燕國對戰爭代行者的利用就堪稱兒戲,燕國是直接反目成仇,楚國則是讓戰爭代行者成了小諸侯。

 小諸侯看似比秦國的戰爭代行者實權重,但能夠學到強大軍陣的可能也會更低。

 二者相比,很難說孰優孰劣。

 但能夠系統的學習軍陣,絕對是戰爭代行者夢寐以求的事。

 加入秦國的這些戰爭代行者的將領們,如果能夠一路大戰活到秦始皇完成統一,那麼恐怕都能夠成為中級乃至高級將領,甚至學到了秦銳士的軍陣,到時候該有多強大,可想而知。

 而這條路,或許才是空間給戰爭代行者們安排的最正統的出路。

 這個任務空間其實主要是為了練將。

 現階段的戰爭代行者,其實還達不到與土著爭鋒的程度,與土著緊密合作才是最好的出路。

 能夠最大限度消化戰爭代行者潛力的大秦,絕對強的可怕。因為他們的輔兵,其實就已經跟董璜軍的空間兵相差不大,換言之,王齕所部的輔兵,就能夠對應大虞軍的主力。而高順所部的十五萬初見成效的軍陣,也不可能打得過包括五萬銳士的三十萬秦軍精銳。

 這次諸葛亮他們穩了一波,是真的穩對了。

 當大秦軍隊終於出武關進入南陽郡的時候,並派偏師進軍楚方城方向的時候,楚國也終於與韓國達成了協議,楚國將陳都、楚方城一帶的的十五座城池,和上百座小邑、軍事據點給了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