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架 作品

0345 路在何方

  兩個納加利爾工人,就能養活一個聯邦人工,整個塞賓市不過三十萬的人口,真正需要工作的可能只有三五萬人,這些人很容易的就會被淹沒在數不清的納加利爾勞動力中。

  除了出國擔任技術指導的工作之外,也可以引進一部分納加利爾勞動力來幫助聯邦的工廠恢復競爭力。

  更低的勞動報酬等於削減了更多的成本,釋放了更多的利潤空間,讓產品變得更具有競爭力。

  別看現在有很多國外商品正在向聯邦傾銷,正在破壞蠶食聯邦本土工廠的命脈。

  但只要成本降下來,價格降下來,要打敗這些外來品還是很容易的,至少他們有一部分的錢無法省去,那就是運費。

  這也是本土企業的優勢之處,他們生產出來的商品直接就能上架銷售,在降低了用工成本,也是最大的成本之後,更少的運費,更低的價格,卻又適中的保持著利潤,一些企業很容易就能夠起死回生。

  到時候就不是國外到聯邦來傾銷,而是聯邦的商品傾銷到國外去。

  這也是輕工業,加工業最特別的一點——工人的工資佔據了利潤中很大的一部分,而且是無法省去的。

  一旦能降低人工成本,輕工業,加工業將會爆發出可怕的熱潮。

  聽著林奇詳細細密的計劃,市長認為這些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夠想出來的,林奇一定早就有了全盤的計劃,甚至推動和納加利爾的建交也是他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

  這不是沒有可能的,在林奇去納加利爾之前,有人提到過這些嗎?

  沒有,這些都是這個年輕人弄出來的。

  市長很好的隱藏了自己驚歎和有些驚駭的目光,他按滅了手中的柯樂芙,裝進了那個自身配備的純銀煙筒裡,看著林奇,“我能做點什麼?”

  “導向!”,林奇的話說的非常肯定,“等條件允許之後,人們未必敢於做第一個跨出國門的人,我們要鼓勵人們那麼做。”.net

  “同時我們也要讓人們接受一種概念,從小作坊,到小工廠!”

  隨著林奇在塞賓市逐漸鋪開的小作坊體系,一些家庭租用了林奇的縫紉機,從林奇手中借錢買了原材料開始生產。

  每生產一件指定的商品,他們可以獲得十分到五十分不等的報酬。

  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套行不通,人們還明顯的沒有習慣這種生產模式,可事實是那些認為這套行不通的人都被打了臉。

  林奇推廣的家庭作坊模式很受歡迎,每個人都會算一筆賬,只要他們勤快一點,他們就能賺到比以前更多的錢,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做?

  儘管這其中還有工人工會在收取管理費和派單,但林奇相信總有一天,這些家庭小作坊會一腳把工人工會提開。

  第一步,就從他們開始僱傭納加利爾的勞工為自己生產開始!

  一輪新的逆潮流的生產風潮正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