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壞之際 作品

關於這本書的二三事(第幾來著?)

  這個念頭一旦出現,就再也無法抹去了。

  比起是我選擇的愛莉希雅,更像是茯苓選擇了愛莉希雅。

  很神奇,就彷彿是那些被寫出來的巧合一般。

  好像有人牽著我的手,告訴我,這裡應該這樣,茯苓應該這樣。

  這種感覺很奇妙。

  所以,我也一定會給茯苓和愛莉希雅一個結局。

  或許不那麼美好,但,也不會是絕對的悲劇。

  我還記得,愛莉希雅說過這樣的話。

  ‘煙塵籠罩的廢墟上,一株新芽正在破土而出。’

  ‘它也許會長久的綻放,也許下一秒就會枯萎,但此時此刻,它就在那裡,向整個世界宣告自己的新生。’小說

  【悲劇並非終結,而是希望的起始。】

  就像是白墨和熒,縱使最後是悲劇,但並非是終結,而是一份新的希望的起始。

  這段旅程的過程或許不是那麼美好,抵達的結局或許不是那麼完美,但至少,此時此刻,我們依然分享著喜怒哀樂,試圖去體會她們的感受。

  這就夠了。

  在一切抵達終點之前,誰又能知道,這篇戲劇,究竟是過程艱辛的戲劇,還是一帆風順的悲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