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三 作品

第489章 太尉府

    次日,孟論和項伯將贏高圈出來的人再次考核,將考核之人的成績拿給贏高看。

    一共就四個人,可贏高卻看了半天。

    之前名單已經交給了蒙恬,這些人都要在國府各衙門裡任職小吏一年以後,會再次按照他們的水平和能力推薦到不同的職位上。

    名單上的四個人分別是張仲、馮唐、晁青和賈之。

    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為什麼贏高會這麼看重這四個人,其實很簡單,贏高看重的並不是他們,而是跟他們有關係的人。

    張仲有個弟弟叫張釋之。

    晁青有個兒子叫晁錯。

    賈之之子叫賈誼。

    至於馮唐,大家又怎麼會對他陌生呢?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就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詩句。

    這四個人可是漢朝文景兩代的名臣。

    當年在漢文帝時,張釋之捐官出仕為騎郎,十年未得升遷,後經袁盎推薦,任為謁者,因向文帝陳說秦漢興亡之道,而補任為謁者僕射,累遷公車令、中大夫、中郎將等職。後升任廷尉,嚴於執法,當皇帝的詔令與法律發生牴觸時,仍能執意守法,以執法公正不阿聞名。時人稱讚“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

    而且他還是倡導“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共同”的觀點和“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的觀點,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試問這樣一個人贏高怎麼會視而不見?

    那麼,張釋之小沒關係,就先將他哥哥張仲召到太尉府任職。

    再說馮唐,他也是文景時期的名臣,尤其懂得兵法韜略,還是一名武將,他抵禦過多次匈奴的入侵。

    賈誼就更不用說了,《過秦論》的作者,少有才名,十八歲時,以善文為郡人所稱。文帝時任博士,遷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33歲。司馬遷對屈原、賈誼都寄予同情,為二人寫了一篇合傳,後世因而往往把賈誼與屈原並稱為“屈賈”。

    能跟屈原並列的人,能是庸才?

    至於晁錯就更出名了,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