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黎明

如果說非要用一種比喻來形容坐飛船和其他航天器的不同,林炬認為最相似的體驗應該在過山車上。

和火箭、飛機不同,九章號對抗重力的方式是底部的四臺氣尖引擎,尾部的兩臺發動機主要提供水平方向移動的推力,但兩者也可以通過姿態轉換同時獲得。

常規的航天飛機、火箭推力源是大致不變的,運動軌跡也需要遵循一定規律,大多數時候林炬都能知道下一秒的姿態會如何變化。

但九章號不同,它更類似於四軸旋翼無人機,四臺氣尖發動機推力矢量調節範圍也極廣,在Ai的控制下可以靈活地切換姿態。

雖然九章號是在真空環境中工作的飛行器,但它卻繼承了xn90的設計外形,即使沒有機翼也具有相當的空氣動力學性能,機身和兩邊的推進模塊正好構成了中央升力體佈局,在一定迎角和速度下總體升力相當可觀。

xn90在設計的時候便考慮到了突發故障(非人為)的因素,只要初始高度或速度足夠甚至可以支持無動力迫降,其氣動性能可見一斑。

在九章號起飛前往仁壽補給點的過程中會保持3000米以上的飛行高度,以10度以上迎角超音速飛行,期間最高速度將超過2馬赫。

坐在飛船的駕駛艙裡,林炬只能看到天空的在舷窗後飛速後退,同時能感受到機艙內大到驚人的噪聲。

多面體外形超音速所無法避免的問題之一就是強烈的機體震動,因為橫截面積更加龐大,動靜比起同級別的飛機要可怕得多,明明六臺發動機加在一起也不過180噸推力,但在地面上的的直觀感受和千噸級的重型火箭相當。

在岷江旁的仁壽補給點,基地的工程師們從九章號起飛開始就在這裡掐表等待。

他們臨時借用了江邊一片廢棄廠房並將其清理出了一大片區域,原有地面是混凝土,又鋪上了一層鋼板。

其實九章號的發動機單臺推力也就在25到30噸,混凝土地面完全能夠承受,但這裡需要考慮老化因素,以防止地面被衝成碎塊飛起來砸中飛船。

差不多兩分鐘後補給點就看到了天邊出現的黑色不規則飛行物,3000米的高度從地面看過去九章號的體型並不小。

站在空地上的胡冬手裡拿著隔音耳罩隨時準備帶上,心裡默默計算著超音速激波抵達地面的時間。

不過比起音爆更先進入耳朵的是遠處大大小小的呼聲,那些都是在岷江附近的釣魚佬或者散步的本地人,他們也發現了天上突然出現的不明飛行物,一個個都高舉手機試圖拍照。

胡冬最後默數了五個數然後立刻帶上耳罩,幾秒鐘就感受到地面開始強烈震動,激波已經抵達地面了。

沒有戴上耳罩的市民只感覺有源源不斷的雷暴在耳邊產生,原本平靜的江面也被打破,一眾釣魚佬的罵聲隨即響起,不過卻都被空氣的爆震覆蓋了。

他們反而對音爆已經有些習慣了,畢竟騰雲的頻繁飛行就經常產生這樣的動靜,每隔幾天就能聽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