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廉價航天

曾紅韋活動著脖子走到謝廖夫旁邊,然後把視線放到騰雲的機體上:

“謝總,首飛就入軌?這是不是太冒險了。”

謝廖夫:“都一樣,不要把它看成是飛機,這是航天器,它的可靠度要求以及設計流程和飛機是不一樣的,要對我們的火箭有信心。

看,我們的試飛員……宇航員多努力?”

順著他的手指看過去是騰雲亮起的駕駛艙玻璃,裡面的四名宇航員正在進行最後一次模擬,其中兩位是飛行工程師。

h1的理論極限飛行間隔週期是7到10天,h2至少15天,騰雲的設計間隔時間是——2小時。

理論上,騰雲降落以後甚至都不需要維護,加滿燃料就能再次前往太空,15次往返大氣層後需要一次24小時的維護與檢查,60次起降後需要返廠進行3天的中期維保,每滿240次飛行需要定期檢查以及強制大修。

至於它的起降壽命是多少?

1000次,並且可視機體狀況延長。

每架騰雲的出廠價是38億元人民幣,加上單次90萬元的燃料以及其他費用,1000次壽命時算下來單次飛行成本470萬元,它可以搭載兩名飛行員在內的22名乘客,也就是每個人20萬元出頭。

如果不計算成本那就更便宜,送一個人才4.09萬元,如果不出艙行動單個宇航員上太空的成本絕對能控制在10萬元以內,廉價到令人咂舌。

這很大程度要歸功於騰雲堅持使用了對於ssto來說比衝有點爛的液氧甲烷燃料,加註一次燃料才40萬元出頭,液氧液氫就沒這好價了。

130噸的液氧液氫燃料差不多需要210萬元,價格是不算太高,但運輸和倉儲成本就絕對不能忽視了,零蒸發貯罐也是相當昂貴的!

這絕對是航天史上劃時代的產物,如果說新遠四號火箭是化學引擎暴力理念的極致產物,騰雲就是技術層面上榨乾了化學燃料本身最後的一絲潛力。

毫不誇張的可以說,騰雲的出現就相當於無畏艦下水,直接把它之前的所有入軌航天器都掃入了垃圾堆,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