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失利-II

比h50更適合做三級發動機的h80,此時也迎來了第一次實際測試。

h80的數字後綴是地面推力,真空推力可以達到112噸,差不多相當於土星五號的二級火箭發動機j-iiB。

8月14日的時候,長征十號發射後兩天,新遠航天發射場2號工位豎起了一枚新遠三號。

這枚新遠三號只搭載了二級,而且這臺二級就是郭申所說的可回收二級。

它按照之前郭申的想法,在四臺h240的中間擠下了一臺從h50改進過來的h80發動機。

這枚二級火箭的外觀也有極大不同,由於要經過大氣層的燒蝕,火箭的整體外表面變成了黑色,那是一層從h2航天飛機隔熱瓦上簡化而來的隔熱層。

由於保護對象從人類變成燃料罐,所以隔熱層的重量和成本都降低了許多,但依然能滿足抵抗大氣層100次燒蝕的要求。

同時因為自重增加,為了不降低運力,二級火箭的箭體稍稍加長5米容納更多燃料,細心的人還能發現它的

二級火箭的回收方式跟一般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樣,它既不是垂直起落架回收也不是格柵舵回收,而是傘降。

因為那11米直徑實在是太大了,箭體太寬而中央就那麼一臺h80擺來擺去,對姿態控制的考驗高到離譜,理論上可行,實際上非常麻煩,所以想要豎著落到地上是不行的。

如果要多臺發動機啟動回收又勢必要更改佈局,如果用三臺h80達到這個目的,那麼二級的發動機就要從4臺h240變成13臺h80。

且不說太多發動機的死重問題,光是真空版所需的超大噴管就擠不下,所以是真的做不到。

而現在郭申設計的回收方式是:

二級火箭分離,然後原來的頂部變成鈍圓的光滑面,頭斜朝下抵禦大氣層的燒蝕和保護髮動機,進入大氣層後,頂部的降落傘彈開。

這一個降落傘的目的並不是減速,而是通過逐漸釋放3個並依次變大的降落傘調整姿態把頭朝下的火箭改成發動機朝下,大致調整過來後就拋棄。

然後就是四個巨大噴口的h240分別朝外張到最大,留足空間給h80火箭發動機開始搖擺減速,一直到海平面上5到10米時近乎懸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