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人才梯隊




新遠已發射的火箭都是小火箭,用到的傳感器和電氣部件不多,其中大部分外購就可以滿足要求。



航天是尖端事業,但火箭的技術卻不見得樣樣都是最好,許多民營產品的標準同樣很高,而且多樣化定製化。



對於新遠宇航來說,之前火箭小、發射任務少可以輕鬆外購零件,但現在不同了。



新遠二號、三號,h1、h2都是大傢伙,結構複雜零部件多,而且很多需要定製化。



B級基地都做不到大包乾,大部分次要零件還是外包出去,又快又減輕自己的工作量。



但郭申不打算和普通廠家那樣需要什麼零件,標準發出來你去做就行,我驗收合格交易就完成。



新遠的很多技術並不來自這個世界,有自己的一套技術規範,要想降低成本、保持質量穩定,就必須和各個供應商簽訂協議,以新遠的規範進行生產、驗收,打造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林炬對此表示贊同,不過他想到的卻是另一件事:擴大航天供應鏈,是不是也意味著使更多人靠近航天,加強與太空的聯繫,能完成系統任務呢?



對系統提問,得到的回應是可行,而且系統給出了判斷航天器是否由新遠生產的標準,從數量和關鍵程度佔比多個方面綜合評定的細節,使得林炬可以清晰地劃分哪些關鍵部件要自產、哪些可以外包。



趁著交流會結束的餘溫,新遠召集了與他們有合作的機電產品和燃料供應商,要求推廣自己的標準。



結果令林炬意外的是這些企業幾乎沒有拒絕都很順暢的接受了,甚至願意接受新遠派出的工程師進行指導升級。



幾乎沒有任何阻力的原因是:大部分國內企業自己的標準都很混亂,如果能把自己融入到航天產業體系,那當然是求之不得。



甚至這些供應商邀請林炬入股,半推半就下後者也沒有拒絕。



最後新遠排除工程師對各個供應商進行設備升級和改造,錢也是新遠出,但以股份回報。



這些供應商也不拒絕,紛紛在第一時間對外宣佈:我也是航天企業,我們的標準和產品比同行好,還有新遠參股,有資格為國家航天工程供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