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採訪

騰雲工程,航天局規劃的遠期空天飛機項目。



具體由兩級組成,下面是能從地面起飛,依靠渦輪-衝壓組合式發動機可以飛到三萬米以上臨近空間的大型飛機。



而在它的機背上,則是與h1類似的小型航天飛機,不過起飛重量大一些在30噸左右。



當組合體飛到大氣層邊緣,小型航天飛機脫離並點火,利用自身動力飛抵近地軌道,執行太空任務。



大、小兩個飛行器最終都能完整返回機場,只需要維護保養後加注燃料,就能不斷重複執行任務。



航天局把這套系統合稱為空天飛機倒也不錯,反正確實結果差不多。



科幻電影裡那種從地面起飛一路飛上太空的空天飛機難度還是太高,而且對於航天局來說投入與成果不成正比,pAss。



到此為止,航天局的廉價航天思路就這個,預計2025到2030年之間搞定騰雲系統就謝天謝地了。



火箭回收思路也想過討論過,方案和創意還很多,但最後還是評定沒有必要,難度太大無法實現,反正以華國的物價發射一次性火箭的成本其實也不高大家都能接受,不像阿美和歐空局那樣一次動輒十幾億美元。



現在新遠一號乙的成功回收就相當於打了航天局的臉,至少從他們的角度看來就是:



一個私人航天企業簡簡單單的就完成了火箭回收,根本沒有我們認為的那樣複雜嘛!



這是在否定之前的路線和決策,但航天局肯定不會硬著頭皮就不搞火箭回收,但肯定要馬上搞自己的回收技術。



幾個下屬研究院的頭頭同時被叫道京城開會,航天局將重新審視新遠宇航動力以及自己未來的路線。



在網絡上,新遠宇航的名氣也終於直線拔高。



新遠一號乙火箭回收的全過程視頻被到處剪輯轉發,熱度連續幾天衝上第一。



大多數人不懂技術,但一看有人能把從天上掉下來的火箭穩穩接住落在地上,也能清晰感知其中巨大的難度和極致的技術力。



2014年末的尾聲,4g網絡還沒有完全鋪開,但此時的互聯網已經較為成熟,許多高質量的論壇還健在,網民中高知識人群佔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