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搶飯碗




其中新遠一號丙採用新的3.5米直徑箭體,sso軌道載荷770公斤,最低報價……3.99萬元起!



這樣一枚幾乎是翻版長六的火箭,價格直降了三分之一!



至於改型還沒有飛過也無所謂,明年搭載的長六也是首飛,風險沒啥區別。



再說新遠一號都飛過了,一個改型怎麼說也比全新的長六可靠性更高才對。



9月的第一天,廠辦收到了南方一家軍工企業的問詢函,詢問新遠一號丙的具體技術參數。



對於這真正的第一筆訂單,林炬高度重視,讓安德羅夫親自回覆。



之後的一週裡,雙方通過郵件交流了幾天,然後對方表示了考察意向。



林炬爽快答應,此時工廠剛剛升到C級,正好撐門面。



經過系統團隊的升級改造,新的廠房佔地面積擴大了整整三倍,擁有了最大6米級箭體直徑加工能力。



新增了研發場地,新增七八年後才成熟的3d增材打印機,以及先進的加工機床,同樣是不明品牌。



至少在基礎設施上,新遠宇航的製造能力已經與航天局持平甚至略勝一籌了,差只在規模和技術積累上。



當軍工廠的代表來到新遠航天時,差點沒懷疑自己是不是飛錯了地方。



這怎麼和津沽的火箭製造廠差不多呢,而且還看起來更先進。



而且此時工廠正在製造要交付給六院的火箭發動機,並且拿出一臺首次嘗試用新增的3d打印機加工部分零件。



比如以往的火箭噴口是先做出個橢圓的模型,再放在鍛模機上旋轉擠壓,加工成最後的成品。



現在打印機在基座上從0開始,一點點就能做出合規的產品,連其上的部分零件和架構也一次性加工成型,既提高了效率,還減少了焊接工序和重量。



一個字——先進!



“陳代表,像這樣的發動機,現在完整生產一臺只需要86個小時,而我們能一次同時生產四臺,平均一臺不到22個小時,也就是說120噸推力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我們廠平均一天就能生產一臺!



六院向我們採購3臺,只需要3天就能完工!”



負責接待的副經理拍著胸脯,一副無比自豪的樣子。



“厲害,厲害呀!”



軍工廠代表陳旺對新遠宇航動力公司的技術實力是完全信服了,不住地拍手稱讚。



這下連航天局都來買了,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他哪知道這個副經理完全是在吹,86小時的理論工時是事實,但受限於經驗和熟練工人少,這個數字水分很大,目前只存在於理論上,但即使是這樣也足夠令人敬佩了。



“胡經理,請問你們的新遠一號丙單次發射費用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