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714章 世界博弈(八)

  此時的英國卻也不怎麼需要美國的租借。上一任英國首相張伯倫雖然因為對納粹德國採取“綏靖主義”政策,導致他下臺。但是張伯倫在臺上的時候已經開始了英國全面備戰的行動。所以丘吉爾政府不僅不用從頭開始,反倒因為張伯倫從37年開始執行的備戰計劃到了40年全面進入正軌。

  由於德國承受不住英德空戰的損失,不斷推後海獅計劃,進入總動員的英國軍事裝備快速生產出來,部隊也補充了西歐戰役的損失,恢復了能夠與德國對抗的能力。

  1941年4月4日,中國志願軍離開英國,返回中國。到了此時,意大利在德軍的幫助下佔領了希臘全境。全世界不少人覺得戰爭或許就會到此結束,即便繼續進行下去,短時間內也只是德國與英國之間的對抗。

  此時,中國第16艘航母悄無聲息的舾裝完畢,進入中國海軍的作戰序列。原本一艘航母出海訓練的時候至少要用遊輪運輸2個完整的航母編隊人員一起出海,現在只用跟1個完整航母編隊人員,其訓練效率大大提高。

  36個航母編隊所需的巡洋艦與驅逐艦完成了2/3的建造,這些艦艇只用把剩下的人員都塞上船,就可以全體參與訓練。其訓練效率大大增加。尤其是中國海軍的思想工作到位,官兵們發揮了中國一貫的顧及大局的傳統,相對艱苦的生活條件並沒有影響到訓練。

  何銳拿到的報告顯示,最晚到1941年10月,中國海軍就擁有24個航母編隊,其中16個可以隨時投入戰爭。如此規模的海軍力量已經只比美國海軍少一點。如果是全部的東亞聯軍,中國海軍數量和噸位已經不遜色於美國。

  此時羅斯福依舊在與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者們進行著鬥爭,一旦戰爭爆發,短時間內美國不太可能對中國宣戰。預計到1942年3月前,美國主動參戰的可能並不大。

  何銳不得不猜想,羅斯福政府會不會以為中國會主動對美國宣戰。不過以羅斯福和他手下那幫美國精英的水平,他們應該不會這麼傻白甜的以為何銳政府會主動宣戰。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報告裡面沒有關於蘇聯官方的重大消息,何銳只能認為斯大林此時已經決定靠自己解決歐洲的局面。對於斯大林的反應,何銳只能讚一句“好漢子!”

  何銳倒是想錯了,斯大林並不是不想獲得何銳的支持。蘇共中央一直在默默關注中國處理南部四國的手段,與蘇聯吞併波羅的海三國不同,中國不僅真的幫助南部四國的獨立,還幫助了自由法國。這做法與蘇聯的手段完全不同,所以斯大林懷疑自己再做出什麼示好的行為,會再次遭到何銳的拒絕。

  斯大林不想受到這樣的拒絕,現在斯大林在俄國民族主義者們的心中地位大幅度提高,如果此時斯大林再表現出任何的軟弱,會損害到斯大林此時的形象。

  使得斯大林形象提高的不僅是瓜分波蘭與吃下波羅的海三國,蘇聯第三個五年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中國雖然對蘇聯搞對外吞併而不滿,中蘇貿易依舊沒受到任何影響,並且自然而然的再創新高。

  因為一些法國香水業者逃到了中國,開始在中國生產香水。蘇聯在這些相對價格較高的商品貿易上的貿易額度一直很低,由於蘇聯人民收入快速提升,在香水等輕奢消費領域出現了1284%的增長。既然局面這麼好,斯大林更不願意出現任何影響他光輝形象的意外。

  斯大林讓負責情報分析的部門加強了對中國的情報分析,蘇共軍事部門認為,中國很可能在解決了南部四國的問題後對中南半島以及荷屬殖民地有所行動。蘇聯軍事部門原本就覺得,中國擁有了如此強大的海軍力量之後,覺不可能讓這些軍事裝備逐漸老化。

  雖然中國處理南部四國的手法的確讓中國獲得了全球左翼的認可,但是蘇聯軍事部門認為,既然中國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只會更激發中國南下的衝動。

  對此,蘇聯軍事部門的看法比較分裂。有一部分蘇聯將官認為,蘇聯也許應該想辦法對中國的南下行動進行一定的反對。如果英國爆發與中國的軍事衝突,就會讓英國無力繼續吸引德國的注意力。

  另一部分蘇林將官認為,如果英國與中國爆發軍事衝突,會讓希特勒繼續選擇入侵英國。從長期來看,德國佔領英國對蘇聯並不有利。但是蘇聯的目標是堅持到1943年初,擁有對德國的壓倒性力量。那時候英國是否投降對蘇聯的影響很小,甚至對蘇聯有利。

  如果蘇聯對德國發動進攻,就可以解放整個歐洲。而蘇聯控制整個歐洲,是俄國曆代統治者根本從來沒有當真的想法。但是現在的蘇聯卻正在擁有實現這種可能的硬實力。

  中美蘇三國領導層各有各的想法,但是三個大國都不約而同的考慮著由本國領導世界未來的方向。

  1941年4月30日這天,全球竟然出人意料的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