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627章 競選(七)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吳有平把問題提升到制度的層面,李成鋼恍然大悟,對於胡佛連任的可能性不再報以任何想象。

  胡佛總統是5天后,也就是1932年8月27日接到的消息。已經被連續三年的經濟危機折磨到有些神經質的胡佛總統眼睛立刻亮了,他馬上命人去叫國務卿。但是秘書很快告知胡佛總統,國務卿此時不在華盛頓,而是去和法國外長就全球裁軍進行溝通。

  胡佛倒也沒有失望,他本人雖然不是農業專業出身,但是對農業並不陌生。既然國務卿不在,胡佛詢問了美國商務部長,確定了中國商務部的確希望在未來兩年內購買2000萬噸到3000萬噸穀物。

  1932年美國的糧食幾乎完全沒有市場,胡佛當即命商務部長立刻敲定合同,並且叮囑道:“現在就去調撥港口的糧食,裝船向中國出發。我希望在船隻抵達之前,與中國簽署糧食合同。”

  商務部長本想說些什麼,卻只是答道:“知道了,總統先生。”

  走出白宮辦公廳,商務部長只是嘆口氣。胡佛當上總統之前,在柯立芝以及柯立芝的前任那裡當過好多年的商務部長。對於商業合同十分熟悉。雖然胡佛的要求非常緊,但是抓緊乾的話也真的能做到。面對行家,商務部長就不想搞什麼小把戲了。而且商務部長很清楚,胡佛總統此時到底有多麼急迫。

  胡佛總統命令商務部長立刻行動後,馬上請來了他的連任競選團隊的負責人,負責人是個穿著寬大外套的中年男人,有著看著比較油膩的地中海腦門。聽胡佛說了這一筆糧食貿易後,競選負責人大喜,“總統先生,請立刻公佈這個消息。”

  但胡佛卻沒回答,這讓競選負責人感覺有些不解。正想做出建議,卻停了下來。這段時間,胡佛已經變得越來越神經質,但是眼前的胡佛的目光也已經不再躲避般的遊移,彷彿無處放置而經常移動位置的手腳此時突然就很自然的有了該有的位置。競選負責人發現眼前的胡佛好像正在變成那個令人熟悉的前商務部長。雖然胡佛本人並不刻意,但他身上經歷過大風大浪所磨鍊出來的從容鎮定的氣質正在恢復。

  面對權力者特有的氣質,競選負責人不自覺的沉默下來。過了一陣,突然見到胡佛抬起目光,說道:“現在先不要公佈這個消息。”

  競選負責人沒想到胡佛方才在思考這個問題,連忙勸道:“總統先生,現在需要立刻為您造勢,這樣的消息將立刻拉抬您的聲望。”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胡佛此時目光已經明亮起來,他輕輕搖頭,“不。現在先開始購買所有的碼頭,火車站。港口附近倉庫的糧食,向海港運輸。”

  “為什麼?”選舉負責人搞不明白鬍佛想做什麼。

  胡佛此時已經有了討論具體問題的心情,他向選舉負責人解釋道。如果突然宣佈有這麼一單生意,也不可能立刻拉抬糧價。先把已經塞滿了糧食的倉庫買空,才能在宣佈之後立刻讓那些人有錢繼續收購糧食。

  現在的局面沒有留給胡佛任何機會,這件事決不能辦錯。哪怕是晚幾天公佈,也不能出任何問題。

  選舉負責人還是不太明白到底怎麼回事,但是他已經感覺胡佛本人再不是之前那個已經昏了頭的總統。至少在胡佛身上,選舉負責人看到了背水一戰的決心。

  “總統先生,我會立刻為您制定接下來的宣傳方式。”選舉負責人有些激動的說道。

  等辦公室內只剩下胡佛一人,胡佛嘆息一聲,仰面向天,喃喃的說道:“感謝您,我的上帝。至少您沒有讓我持續遭受懲罰。”

  說完,胡佛閉上眼,繼續默默地祈禱著。胡佛始終認為,此次經濟危機對他來說是飛來橫禍。這三年中,美國分析此次經濟危機的文章汗牛充棟,普遍看法是,柯立芝時代的放縱政策導致了那些無良貪婪的資本家們恣意妄為,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爆發。不管是誰在臺上都沒辦法阻止經濟危機爆發。

  而胡佛本人也已經用盡了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來應對局面,並沒有絲毫的懈怠。胡佛曾經絕望了,他認為自己會被命運不公正的降臨在他頭上的災難打倒。但是命運在當下又給了胡佛一次機會,只要能重新拉動美國的農產品價格,農場就會再次需要大量人手。那些失業者們就會大量前往農場參加生產。農場最不缺的就是食物,隨著城市裡的失業者減少,加上中國從美國購買的大量工業設備,美國的局面就會好起來。現階段,只要給胡佛一個機會,胡佛作為前商務部長,就能施展出種種手段。

  隨著胡佛的祈禱越來越虔誠,不知何時,他臉頰上已經掛了兩道淚痕。

  首發&:塔>-讀小說

  作為總統,胡佛未必不合格。作為商務部長,胡佛肯定是合格的。隨著他的命令,美國的很多糧倉開始出現了聯邦政府派來的購買者。到了現在的階段,美國糧食價格已經創了新低,只有1929年10%的價格。

  所以得知聯邦政府派人來用合理的價格收購糧食,那些糧商們立刻急不可耐的把糧食賣出去。隨之而來的是有些日子沒見到的火車、汽船、卡車,將糧食運走。

  對於遍地失業的美國來說,絕不缺乏搬運工。為了一點錢和糧食,搬運工們以驚人的效率完成了搬運。以至於當地的記者都被驚動了。等各地記者們趕到的時候,倉庫裡要麼已經被搬運一空,或者正在被搬空。

  各地報紙都把這新聞報道出來,而且有些精明的商人已經敏銳的嗅到了變化的味道,他們趕緊開始下鄉補貨。

  過了一週,隨著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消息快速發酵,很多主要城市的報紙都開始猜測,也許聯邦政府已經找到了一個神秘的大買家。至於這個大賣家到底是誰,又能賣多少糧食,報界議論紛紛。但是胡佛總統這幾年的聲望太差了,那些失業的人們住在紙箱做成的臨時棚子裡,身上裹著舊報紙睡覺。所以紙殼房子被稱為“胡佛屋”,舊報紙被稱為“胡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