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554章 現代化(四)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緬甸地區不適合搞重工業,這是由緬甸的地理環境決定。同樣,緬甸也有非常多適合緬甸生產的商品。如果不能用公平的交易價格進行交易,緬甸不可能得到工業品來發展他們的優勢產業。而經濟一體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您要在國家之間進行合作?”

  “是在經濟一體化下進行協調。柳生君,你知道豐年成災麼?”

  柳生公明在中國史書裡看過這種描述,但是在日本還真的沒見過。所以柳生公明搖搖頭。

  何銳也覺得自己有點想當然了,便換了個說法,“糧食價格下跌,對於農民有極大影響。糧食價格暴漲,對於城市消費者不利。所以,一個較為穩定的農產品價格對於農產品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都有利。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這種矛盾也存在,就需要一個經濟合作組織來解決這個問題,確保整體的價格波動不要破壞經濟發展。因為農業國也需要價格合理的工業品。如果能通過經濟一體化解決各國產品的市場銷售與原材料問題,通過經濟合作組織來解決各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那麼緬甸雖然因為自然環境而無法建立高效的重工業,卻也能通過貿易來完成其國內的現代化……”

  晚上,柳生公明站在居住的賓館玻璃窗前看向京城的街景。與東京不同,中國京城並不處於梅雨帶,晴朗的夜空中半月與點點星光清晰可見。東京經過關東大地震以及經濟蕭條後重建一直進度不快,直到革命成功後才開始快速恢復。而京城則是新建,於東京頗為類似。

  對比兩地,就能感受到明顯是京城更有活力,建設速度更快。而且極為寬闊的街道,整齊的小區,中國京城的格局明顯在東京之上。而何銳的願景也遠勝日本政府許多。即便是日本政府最志得意滿的時代,也只是談論日本領導亞洲的遠景。而何銳現已經開始在東亞推行他的戰略構想。

  柳生公明努力讓自己從感慨中掙脫出來,他能確定的是,何銳已經決心讓東亞恢復舊邊境。面對這麼堅定的態度,柳生公明已經沒有來之前的牴觸情緒。突然間,柳生公明覺得自己想通了平豐盛與石原莞爾為什麼要先說服防衛省,再說服與經濟關係不大的部門。將那些與產業密切相關的部門,以及與產業沒多大聯繫的部門放到最後。

  只要內閣中沒有人強烈反對,與產業有關的部門其實非常好說服。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如果不能有充足的貿易,日本經濟不管費多大勁都不可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覺得自己想明白了這點,柳生公明坐回到沙發上。他已經決定明天一早就乘飛機趕回國內,將這次會面的內容仔細的向內閣彙報。想到經濟一體化下的未來,柳生公明又是不安又是期待。甚至很想現在就能乘坐飛機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