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423章 雙戰線,法律與戰爭(三)

  話說到這裡,蘇共中央委員們明白過來,斯大林同志這是要把將越飛的外交人民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給拔掉。外交人民委員會是蘇聯與歐美交流的關鍵渠道,但是這個位置的重要性並非特別高。

  既然要將越飛拔掉,就要歷數越飛的問題,不少委員非常樂見此事。因為他們所看不慣的很多人因為與外交人民委員會有各種關係,所以得到了非常多其他同志無法得到的歐洲商品。歐洲反動政府的外交部正在通過這樣的小恩小惠影響與收買一些蘇聯同志。

  這樣的局面直到斯大林同志強化了與中國的貿易後才被遏制。中國在輕工業品生產方面的確非常出色,對歐美輕工業品的仿造也非常有天分,如果不是一定非得要求某個歐洲品牌,而是願意接受中國品牌的商品,蘇聯可以通過貿易,用木材、鐵礦石、煤礦等蘇聯擁有的豐富資源進行貿易。價格比歐洲商品便宜了許多。

  即便是有些委員中意某種歐洲品牌,中國方面也可以通過貿易渠道進行轉口貿易,價格雖然貴了點,卻也公平。有這樣的貿易後,歐洲外交界人士用些許商品就能獲得蘇聯中上層歡心的手段被打斷了。

  所以在托洛茨基試圖通過對比中蘇貿易交貨時間來對蘇聯工業生產提出批評的時候,支持斯大林同志的委員們都覺得托洛茨基很有可能是想通過這樣的攻擊,去批評斯大林同志在建設蘇中貿易中已經獲得的巨大成就。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布哈里對委員們的心態非常瞭解,所以攻擊起越飛的時候十分坦然自若,“越飛同志,我很想知道,在中國沒有向莫斯科大學與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發出邀請後,你為什麼不主動宣佈,莫斯科大學與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願意參與到亞洲國際法庭的正義行動中去?”

  越飛無法回答,他當時所考慮的是如何恢復與歐洲的外交關係,認為中國的行動只會引發中歐更激烈的矛盾,完全沒有考慮到竟然存在中歐在亞洲國際法庭進行合作的可能性。

  見越飛沒有回答,布哈林繼續問道:“當時的政治局會議上,同志們的確認為中國與歐洲的關係是以對抗為主。你沒能提出更有洞察力的外交領域意見。在之後,法國法律界人士主動宣佈會加入亞洲國際法庭,你為什麼依舊沒有提出蘇聯的法律系教授加入亞洲國際法庭的申請?”

  越飛還是沒辦法回答。在那個階段,越飛很懷疑中國組建亞洲國際法庭的行動會不會演變成一場自取其辱的鬧劇。越飛認為,中國雖然取得了中英戰爭中的一定軍事勝利,但是這不等於中國邀請歐美各國法學家加入亞洲國際法庭的行動最終成功。歐美各國之間有矛盾,但是在面對中國的時候,這些國家的矛盾應該是次要矛盾。

  蘇共政治局委員們靜靜的聽著布哈林的指責,布哈林對越飛的指責並非空穴來風,事實證明,越飛在亞洲國際法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沒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丟失了對於蘇聯來說非常重要的打破外交封鎖的機會。

  如果實在聯(共)布爾什維克內戰時代,這種執行力是有可能要被槍斃的。按照列寧去世後,斯大林作為第一書記確立的政治默契,不肉體消滅,而是找個閒職安置。越飛大概就要去某個沒啥實權的部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