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193章 軍人們的煩惱(十四)

  不少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被斯大林的話弄的心情沉重。怎麼突然間,高爾察克就從束手待斃變成了鹹魚翻身呢?

  托洛茨基接著說道:“列寧同志,請立刻通知前線部隊,準備防禦波蘭的突襲。”

  4月23日,約60萬波蘭軍隊突然對紅軍發動了進攻。即便是有所準備,但是裝備了大量英法舊裝備的波蘭軍隊依舊突破了紅軍的防線。

  經歷過內戰洗禮的紅軍戰鬥意志並不孱弱,但是對面復國不久的波蘭軍隊卻擁有著不亞於紅軍的戰鬥意志。這些渴望復仇,期待把國境線恢復到第一次被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瓜分的時代的波蘭軍隊,靠著火力的優勢,分為數路,突破了紅軍防線後向著第聶伯河發動了猛攻。

  東北政府早就佈下了情報收集,這個情報網雖然收集不到什麼有價值的細緻情報,但是這樣的大事還是瞞不住,文明黨軍事委員會立刻就此事召開了會議。

  對於俄國今年會不會對高爾察克發動進攻,大部分委員都認為不太可能。即便認為還有可能的程若凡,秀麗的面龐上也有著遲疑。

  徐乘風心情不是很好,索性直接問道:“參謀長,為什麼認為紅軍有實力完成數千公里的遠征。如果我是高爾察克,只要把鐵路破壞掉。紅軍無法完成進攻。高爾察克修整了快半年,已經重整了軍隊,補充了武器彈藥。”

  程若凡並不反對徐乘風的看法,“徐司令,高爾察克的確會這麼做,我也認為紅軍會打的非常苦。但是從戰略上判斷,現在是解決高爾察克的最佳時機。如果高爾察克重新武裝起來,波蘭方面會提出非常大的領土要求。這可不是佈列斯特條約,很快就能撕毀。波蘭不用兩線作戰,更不用擔心後方支援。一旦蘇俄政府信用大失,其他國家就會選擇對蘇俄下手。那時候波蘭佔據了巨大的新領土,還能陳兵邊界,威脅俄國。俄國依舊沒辦法抽出手來對付高爾察克。波蘭人對俄國的仇恨是根植於骨髓之中。”

  徐乘風覺得程若凡的想法太過想當然,便答道:“那也得波蘭打贏才行。我不認為波蘭有實力擊敗俄國。”

  程若凡不急不忙,“白俄只是得到了咱們七十萬條槍的裝備,就打到了莫斯科附近。波蘭人得到的裝備只會比更多。紅軍戰鬥力很強,但是紅軍的裝備損耗極大,兵力也因為控制區域的快速擴大而捉襟見肘。咱們在俄國內戰的時候,覺得蒙古邊境十分安全,但是紅軍只是提出了攻擊高爾察克,咱們不也感受到漫長的邊界難以防禦麼?紅軍只會比咱們更艱難。如果是我指揮這次戰爭中的波蘭軍隊,即便是前期受挫。只要部隊還有戰鬥意志,我就會逐步撤退,給紅軍準備一個口袋,等著必須速戰速決的紅軍跳進口袋裡。”

  最近軍事委員會都在準備戰爭,程若凡不自覺的就把他對戰爭的考慮放到了俄國與波蘭的戰爭上。

  一時間連徐乘風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程若凡的判斷非常有道理。旁邊的鄭四郎卻開口了,“波蘭軍隊有這樣的指揮能力麼?如此穩定的撤退需要一支接受過長期訓練的軍隊來完成。需要大量的中低級指揮官。波蘭才復國多久?他們的軍官來源呢?”

  這話說著簡單,聽著就不是很對勁。東北軍過去四年中完成了大量軍事建設,尤其是對基本戰術的培訓,訓練出一支骨幹的軍官團。

  若是說波蘭人做不到,明顯不合適。但是說波蘭人能做到,全軍上下進行的艱苦工作所依託的中央集權的安定政府,波蘭明顯不具備。

  左右為難之間,軍事委員會成員發現,自己雖然認同自己的看法,但是也沒辦法駁倒其他不同意見。

  在這個時候,大家的目光落在了何銳身上。

  何銳也不能確定最終勝利屬於誰。畢竟歷史上畢蘇斯基的勝利著實輝煌,眼見不行了,卻絕地反擊,將圖哈切夫斯基指揮的紅軍徹底擊敗。歷史既然不同,也沒辦法確定一定會再次發生。

  在這種時候,何銳笑道:“參謀部就各種可能做一個推演。把各種可能性都做一個推導。哦……對了。既然咱們邀請了德國參謀本部的退役人員前來提供技術支持,何不請他們給咱們演示一下,德國總參謀部面對這樣的情況會如何做。”

  如果是以前,或者說在卡爾教授前來講學前,軍委成員對於何銳的建議會比較謹慎。但是現在,軍委通過數次學習討論,得出了一個何銳早就講過的結論。

  只要是一個有一定規模,並且有自己制度的工業化組織,其他工業國家都能看明白這樣的工業組織的行動原理。

  既然原理這種事情完全沒必要隱藏,學習一個微縮的德國總參謀部如何運行,還真的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參謀長程若凡大聲背誦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說完,起身受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