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憶 作品

第598章 炸墳

    今天是大年初一,所以出個春節特輯,與上述劇情無關。

    在我們浙西老家,一年有三個節日是要上墳的,分別是清明、冬至和除夕。

    除夕這天上墳,也是為了祭奠一下死去的親人,同時告訴他們今天過年了。通常這一天會選擇早上,在家中準備好元寶、飯菜還有香燭。在那個可以放鞭炮的年代裡,還需要帶上一捆二腳踢和一串掛鞭。

    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從除夕那天開始的。

    我們村有個光棍叫吳長子,這個人其實很矮,模樣長得也不怎麼讓人恭維,有個嗜好就是喝酒,只要一沾上酒那就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

    四十好幾,還是光棍一個,平時也就靠給人做點散活為生。爹媽死的早,反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吳長子的爹媽葬在一塊他們生產隊的集體林地裡,那個地方往下深挖十米都是黃土。左右兩側各有懷抱的山體,呈青龍白虎之勢,是塊極為難得的風水寶地。聽老一輩人說,他們遷過來的時候,都相中了那塊地,可自古好地方早就被佔滿了,這裡也不例外。

    安縣屬於典型的移民地區,清朝中後期,本地人幾乎全部逃離,也就便宜了後來五湖四海來逃荒的這批人。這也就造成了安縣現在一個奇怪現象,村與村之間,甚至是本村的生產隊與生產隊之間,方言往往是互相不通的。

    正因為大家都是後來的移民,對於那些山上原本存有的墳包也就採取了無視的態度。

    土改時期,幾乎存於地表的墳墓全部推倒,挨家挨戶分一點,種茶葉,種桑樹。後來這一塊塊的地也就成了各家的祖墳地,吳長子家的祖輩兒也都埋在那兒。

    那時候沒有火葬,我們那都是土葬。死後,在地上刨個淺坑,把棺材放進去,四周再砌上牆,蓋上瓦,等於就是建個比棺材略高一點的房子。

    幹嘛呢?讓屍體在裡面自然腐爛,要爛到只剩下白骨,通常這個過程需要三年以上。三年以後,開棺,再請人把裡頭的骨頭撿起來,用紅布包好再送進祖墳裡,這叫二番葬,也叫揀金。

    這麼做是基於兩個原因:一,屍體腐爛會很臭,怕髒了祖墳裡已經入葬的先祖;二,防之屍體起屍變,不至於炸了自家的老祖墳,也可早日發現早日處理。

    這個吳長子的媽死於三十多年前,那個時候他爹還在,就張羅著建了兩座墳。一座是合葬墓,一座是單體墳,等到三年時間一過,又把他媽的骨頭給遷到了合葬墓裡。這事兒是在他爹手裡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