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憶 作品

第554章 腳印

    太平觀的重建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這一日,一臺挖機在松樹林的位置扒拉開了幾個像土磚窯的一樣的東西,露出的磚塊裡面是一些殘缺的骸骨。按照規定,很快被上報到了文保單位,查文斌去的時候,縣文物局的人已經到了。

    這些都是老熟人,一見查文斌來了,帶隊的馬科連忙起身打招呼,並對他們打趣道:“真正的專家來了,來來來,讓我們查掌教來瞧瞧,這些都是什麼?”

    那一排“磚窯”大約在離地面半米深的位置,被掀開的豁口下方陰森溼露,打手電一照,只見裡面的人骨只能依稀還能辨出幾塊泛黃的大骨。除此之外,這窯裡還散落著一個土陶灌,幾個泥碗。

    這窯上寬上窄,磚頭之間的排列也並不是非常整齊,甚至顯得有些粗糙,高度也就一個正常人差不多。要說是窯吧,這玩意裡面卻葬著人,要說是墳吧,造型又不太像。查文斌用手扣了一點那磚頭之間的泥,在手中捻了捻後道:“是糯米和石灰,這個東西可能是瓦罐葬吧。”

    馬科一聽他這麼說,立刻豎起大拇指道:“不愧是查文斌,一眼就瞧出來了,我也正這麼琢磨呢。這種葬法過去只在一些偏遠山區有零星記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恐怕是整個江南地區出現的第一例瓦罐葬。”

    瓦罐墳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六十歲的父母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滿一年整後若老人還活著,就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這在過去算是一種摒棄老人的陋習,和它最為接近的就是“寄死窯”。只不過前者是用磚頭砌,後者則是直接在山壁上挖個洞。

    當然了,這種民間墓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考古價值,馬科帶著人拍了照,取了一些樣本便也就算是完成任務了。這馬科說起來還是當年超子他爹的學生,恰逢他們收攤時又是飯點,於是查文斌便也就招呼他們吃了飯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