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憶 作品

第320章

    這麼一座地宮卻沒有被放在正殿,而是選擇了遠離舊宮遺址,這本就足以說明這個地宮當時建造起來就有多麼的無奈。

    自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後,代周而帝的統治者就必須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方可得到天帝的認可,成為天下新的君主。封禪是古代統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種儀式。

    所謂"封",是指築土壇祭天,地點是在泰山。

    所謂"禪",是指祭地,地點自然就在現在的蒿里山。先秦時期,道家陰陽學說已經有屬於自己的完整體系,原始道教的雛形同樣已經出現,而這種祭司活動自然是由本土道教來執行。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一直到盛唐年間達到巔峰,佛教已經取代了道教成為上層貴族所信奉的宗教。

    唐太宗更是曾經下詔在全國建立寺剎,並且在大慈恩寺設立了譯經院,延請了國內外的名僧來到這裡翻譯佛經,宣化佛教。而泰山封禪又是自古立下的規矩,‘君權天授’這四個字將每一任帝王都與泰山牢牢的聯繫在了一起。

    泰山,東嶽,這是妥妥的道教地盤啊。讓一個推崇佛教文化的人來道教的地盤接受天地冊封,怎麼想都有些彆扭,但是皇帝又不得不去接受這個現實。

    於是為了迎合皇權,佛道兩派開始互相吸收融合,佛教要學習道教的本土化,只有本土化了接地氣了才能更好的生存。而道教呢,同樣為了迎合皇權,爭取更大的影響力,不得不妥協自己去吸收了一點佛教的東西。

    比如在當下依舊還有一些道教門派要戒葷腥食齋糧,斷七情,斬六慾,與佛門一樣做了個出家人。但這並不是本土道教原本該有的樣子,祖師爺張道陵可沒有要求過門下弟子做個孤家寡人。

    這是因為一個是為皇權服務,盛世享受著供奉,屬於上等職業。而道教的弟子向來講究個道法自然,不拘一格,用現在的話說,但凡真有點本事的老道那都是有脾氣的,不願意受人控制,自然也就得不到皇權們的青睞。但往往在亂世之際,道門弟子又會以天下為己任,主動出山,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降妖除魔或者是行醫治病,都不過是自己作為修行人的基本義務,所以過去民間有句話說叫作:佛教盛世迎香火,道教亂世濟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