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憶 作品

第185章 學者

    在隨州市區西南15公里,有一處小鎮,名叫均川鎮,因均水河從境內流過而得名。讓這座不起眼的小鎮聞名的並不是境內如火如荼的養殖事業,而是這裡的地下蘊含著一大片隨國的貴族墓葬群。

    次日,站在一片坑坑窪窪的礦山下,張玉成道:“這裡的人早些年已開礦為生,盛產重晶石和高嶺土,後來開礦的時候發現了地下的古墓葬群就給叫停了,現在這一片都成了文保區。”他指著一條不太顯現的小路道:“從這裡往東就是古代楚國的勢力範圍,往西就是古隨國的所在地,公元前690年隨楚兩國曾經爆發了一場下溠之戰,楚武王病死軍中,兩國不得不結盟退兵。

    而到了曾候胥的時代,也就是公元前506年,曾經發生過一件事,楚國被18路小諸侯聯合起來攻打,吳王闔閭與伍子胥趁機興兵伐楚,經過柏舉之戰後,楚國被滅二十萬大軍,楚昭王不得不帶著殘餘兵力和家眷大臣到隨國來避難。”

    查文斌道:“我記得張教授說過,隨侯珠第二次出現的時候大概是在公元前700年,楚國伐隨難道就是為了那顆珠子?”

    張教授道:“有兩個原因,周室東遷以後,周天子已經失去了對全局的掌控,天下被各方諸侯勢力所掌控,而楚國要想東進就必須要借道隨國。而戰爭的發起總是需要個理由的,隨侯珠這種至寶便成了最佳的藉口,於是在第二顆隨侯珠出現的十年後,楚國伐隨。

    雖然下溠之戰以楚王病死為結局,但面對強大的楚國,隋國人不得不獻出了隨侯珠以換取和平。史書記載,隨國‘世服於楚,不通中國’,由此可以看出,隨國其實是成了楚國的附屬國才得以苟延殘喘。

    所以,在公元前500年,第三顆隨侯珠出現的時候,又恰逢楚昭王去到隨國避難,他自然是知道了這個消息。而楚昭王是何等人物?他不到十歲就開始登基,一生經歷大小戰役無數,被認為是楚國後來能位列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奠基人,是視為是楚國的中興之主。

    盤踞在隨國的楚昭王以吳國野心太大為由很說服了強大秦國出兵伐吳。是年秋,秦楚聯軍橫掃十八路小諸侯,雙方地盤都得到了充實,伍子胥和闔閭見大勢已去,連忙退兵回了姑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