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山盟海誓

  幫著義軍運送了一段時間的糧草,攢了些家本,又在各地跑商,這兩年才衣錦還鄉,一心想要給老家當年接濟過他的百姓們做點實事。

  “額黃二胖雖然商場上不是啥好玩意,但說到這幹農活,咱不說是商人裡最好的,那也是有點真本事的。”黃二胖嘿嘿笑著,拿著一把鋤頭試了又試。

  “這鋤頭啊,得看這尺寸合適不合適,寬了挖不下去,窄了勾不上來土。而且這前端得是半圓的,兩邊突出尖角,這樣才好鋤地。這落砂好不好,也有講究,要看這鋤頭表面是不是光滑,過於光滑,遇到溼的泥就容易黏上去,所以這表面得用錘頭敲出來凹凸不平的面……。”

  “……”

  實驗了一番,胖子當即下單了兩百套,一套由:鋤頭、鐮刀、斧頭、鐵鍬、砍刀五件套組成。另外還訂購了三個鐵犁頭。

  而且興國商會這邊是一個月內只要損壞,無條件退貨,有了這重保證,那些商人也都出手大方,一口氣買了近四千多套農具。光是價格高達二十貫的鐵犁頭就買了不下於百個。

  一旁的商人感嘆:“咱們這回是趕了躺了,這些農具運到南方正好是秋收,壓根不愁賣啊。”

  “是啊,如今大明的農具是供不應求,朝廷到處買鐵,也只有這麼大同能買到這麼好的農具了。”

  這也是商人們的吐槽,大明的軍政軍備耗費的鐵太多了,基本上全部的鐵都拿去鑄造兵器跟盔甲箭頭了,民間存鐵量極低,老百姓使用的農具多數是一些殘次品。

  這其中也跟元朝的管制有關係。

  元朝時期,南人百姓出現過一個村共用一把菜刀的事情,元朝對於刀械農具的管控,也是百姓們根本無法生存的一大原因!

  不過在明朝並不禁止民間買賣農具,農具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道具,也是首要道具,以朱元璋以農為本的治國理念,不給百姓農具那就是要老百姓雙手刨土,一年又刨的出幾粒糧食?

  農具的價格在大同鋼廠這邊很低,遠低於中原腹地的價格,運送到中原,這個價格很可能翻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