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7開始 作品

第1274章 忽悠

  他這個說辭是很容易讓人相信的。

  關副府長就信。

  其實,麗飛生物技術公司真的是很賺錢的,只是不像地產、礦業那麼誇張罷了。

  何況,現在麗飛生物技術公司基本上已經理順了。

  他根本不用怎麼管。

  包元毅點點頭,“易總高尚情操確實令人佩服。”

  普通人看來麗飛在農業上是賺了不少錢。

  如果易飛把金錢、精力投到其它方面,他會賺更多的錢。

  他深信這一點。

  這就是關副府長說的格局大眼光遠,有愛國情操。

  也是他們來找易飛的談的重要原因。

  把最珍貴的文物收藏,不能倒賣賺錢,甚至有些花了大價錢還得捐給國家。

  也只有有這種情操的人才會做。

  否則搞不好,他和雷軍就成為歷史罪人,至少是幫兇。

  “情操什麼的談不上,我自己都不敢說自己個高尚的人。”

  易飛說道:“我近期註冊了一個電子公司,旨在研究開發電子技術,現在很多人認為生產不如買,有些民營公司也正這樣做,兩位領導也知道我有門路,如果我引進國外先進的電子儀器,很快就能賺一大筆錢,可我還是註冊了一個電子公司,要自己研發電子產品,這需要一個長期投資,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許需要幾億、幾十億、甚至幾百億,因為我在想,外國人靠不住,他們不賣給我們了怎麼辦?這不是杞人憂天,外國人靠得住,就沒有華夏上百年的屈辱史了。所以,我得拼命的賺錢,拼命的花錢,為什麼?因為我熱愛我們這片土地,熱愛我們國家。”

  這話不算忽悠,是他真實的想法。

  他也把這些話給許昌國院長和季鋼楊,最後才確定成立費萊電子公司。

  華夏八十年代前期,電子技術發展還是挺不錯的。

  至少不比絕大部分的國家弱。

  可是正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一味推廣“造不如買”的理論,電子行業的幾個著名企業為了一己之私,更是發楊這種理論。

  結果造成很多項目下馬,事實證明,三十年後,華夏電子行業一直被外國卡脖子。

  那些宣楊這種理論的企業也沒活到那個時候。

  但那批人真的該死。

  易飛這一席話讓在坐的各位都深受感動。

  包元毅都要站起來向易飛鞠躬。

  現在的社會,能這麼想的人真不多了。

  尤其易飛才十六歲。

  這才是華夏的脊樑。

  難怪關副府府長說,臨東將因為易飛而不同。

  包元毅甚至覺得華夏也將因為這少年而不同。

  他也知道,帝都很著名的幾家企業思路正和易飛相反。

  他們鼓吹花大錢研發,還不一定能研發出來,不如買國外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