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銘胡扎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我是作者

  所以在嗅到刊印書籍的墨香時,他下意識便停了下來。

  年少時候的他,就是已經熟讀經史子集和各類聖人訓話,並非是家中父母逼迫,而是他自己天生就喜歡讀書。

  甚至相比於一些文官家族,袁大將軍更加開明,並不限定袁銘讀書的類目。

  以至於他在十歲時,就已經讀過被許多道學家批為的《錦屏蘭》和《石頭錄》,所識所見遠非尋常之人可比。

  因而在大晉時,袁銘便有逛跡書鋪的習這家面積不大,裡面藏書也不算多,只在商鋪兩邊做了滿牆的書架,上面密密麻麻塞滿了不同大小,不同品類的線裝書。

  這家書鋪顯然不是太受歡迎,店中一個客人都沒有,只有一個靠在裡面櫃檯上的夥計,雙手撐著腦袋,昏昏欲睡。

  眼見袁銘進來,那夥計也只是抬了抬眼皮瞅了一眼,連上來招呼的心思都沒有。

  袁銘也不在意他本來也就是習慣使然,打算進來看看,碰碰運氣,要是能找到些古時傳下來的善本孤本,他就花錢買下。

  要是沒有,也就是走一圈就出去了。

  南疆的文化水平發展遲滯,與中原地區自是無法相提並論,哪怕是在書鋪中也有著極為明顯的體現。

  袁銘隨手翻開幾本書,其中所用紙張紛雜,良籌不齊。

  其中好一些的,用的是以樹皮為主材製成的皮紙,紙張較厚,堅固耐折,柔韌性較好,但也略顯粗糙,書寫不便。

  次一些的,則用的是白麻紙,乃是以亞麻芒麻等為原料製成,紙面無光纖維束較多,易著墨,同樣存在紙張粗厚,雜物較多的情況。

  這些要是放在中原,都是不合格的書籍用紙。

  按照大晉的習慣,最次也得用更加細膩纖薄的白棉紙才行,而正常用的則都是螺紋宣紙,不僅紙張輕薄,也更加耐久。

  袁銘翻了幾本雜物志之後,發現都是以南疆文字書寫,內容也都是些雜記之後,便深感無趣,目光大略一掃,就打算離開了。

  就在這時,他的視線突然被靠近櫃檯的地方,一個單獨的書架吸引。

  只見那裡擺著十來本灑金封面,線裝精緻的書籍,一看就與其他隨意擺放的書籍子然不同,彷彿是身處在貧民窟中衣著華麗的貴胄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