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靈蹟 作品

第799章 安祿山的意圖

  顏真卿繼續說道。

  “潼關之危是否能解,主要在於關外的60萬唐軍。

  而我們就像一柄利刃,牢牢抵在他們的身後。只要有機會,我們就要主動出擊,割掉他們身上的一塊肉。

  而你手中的騎兵則是重中之重,萬不可出現任何意外。哪怕我手中的步卒全部陣亡,也要確保騎兵建制保存完好。”

  左軍雖然對大局觀的把控不如顏真卿,但如果說對騎兵的指揮能力和認知能力,恐怕要遠在顏真卿之上。

  所以,當顏真卿說完這句話後,立刻就領悟了其中蘊含的深意。這是要將他的騎兵保留到最後的決戰,當做殺手鐧來使用。

  “末將遵命。”

  潼關外,李琩坐在中軍大帳之中。大唐和安祿山的將軍涇渭分明的站在大帳兩側,相對而立。

  李光弼和安祿山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代表著兩支聯軍的最高指揮。

  “陛下,臣曾在潼關內擔任守將,對潼關城的防禦無比清楚。

  潼關險要,我們想要在短時間內攻下,除非關內的哥舒翰得了失心瘋,衝出來跟我們拼命。

  否則我們只能跟他們打持久戰,消耗他們的資源,消耗他們的兵力。

  等到他們人疲馬困之時,再發動總攻。”

  李光弼的話是李琩最不想聽到的,現在長安落入哥舒翰這賊子之手,回紇又牽制住了叛軍的大部分兵力。

  潼關內只有5萬不到的兵力,而自己這一方有近60萬。難道打五萬人看守的潼關還要如此小心謹慎嗎?

  “李將軍言之有理,但是否過於謹慎了呢?

  回紇大軍在扶風牽制了哥舒翰至少10萬人,而潼關內只有5萬左右的守軍。

  我們的兵力是他們的十倍之多,為何還要如此小心謹慎?

  如果按照李將軍的建議,我擔心回紇人會多想,甚至讓他們把咱們大唐看輕了。

  萬一惹得回紇人不高興,一氣之下從扶風撤軍,到時候扶風城內的10萬多叛軍回援潼關,我們是不是錯過了最佳的攻城時機呢?”

  李光弼面露尷尬之色,他本想反駁。但兩人的身份天差地別,讓他不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