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作品

第七百二十六章 突入城中

  但袁術卻是萬萬沒想到,曹操通過屯田制,將幾十萬兗州百姓,全部變成了屯田軍民,租賦全部上繳不說,屯田的百姓還能隨時變成士兵!

  這全民皆兵的做法,一開始袁術並不瞭解,單純以為曹操兵力遠少於自己,結果打著打著發現,曹操的兵彷彿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源源不斷!

  雖然這些兵十大部分都訓練不足,戰力是無法壓倒袁術軍的,但填線是足夠了除此之外,曹操用屯田所得打造了一支精兵,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這古典仁曹純為主,外姓將領為輔的精兵,在歷次戰鬥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連克呂布袁術,擊潰劉備陶謙,數次擊敗大將領銜的袁紹軍,這些年來唯一能和其抗衡的,也只有袁熙的幽州軍。

  對於曹操後世官渡之戰的真正實力,世人一直眾說紛紜,但絕大部分都認為曹操的實力遠遠低於袁紹軍,官渡之戰能贏純屬僥倖,但這些是無法解釋很多軍事常理的很多人對曹操兵力的認知來源,出於兩點。

  一是三國演義中的記載,袁紹七十萬,曹操七萬,十比一。

  這顯然是非常離譜的,七十萬人算上其他輔助的人員,且每天糧食的消耗數目是個天文數字,全天下也沒有一個戰場,能放下這麼多人。

  二是《三國志.武帝紀》所載,袁紹參加官渡之戰的兵力約為十餘萬,而曹操的兵力為“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

  這裡袁紹軍的數字,應該是比較靠近了,但在曹操的兵力上,陳壽犯了個錯誤,單純為了吹噓而吹,卻沒有想到戰場上僅憑几千人,曹操是如何像他記載的那樣和袁紹軍在上百里的戰線上,以營寨工事對攻一個多月不落下風的,要知道工事戰可是冀州軍的強項!

  如果真是土比一戰場對攻打不贏的話,只能說剛剛擊敗公孫瓚的紹和其手下將都是純純的廢物。

  其反面佐證,還是陳壽自己在三國志的另一處記載。

  《三國志.荀或傳》載,官渡之戰前,曹操未擊敗呂布前,就擁兵十萬,“軍攻之不拔,略之無獲,不出十日,則十萬之眾未戰而自困耳,”

  前後矛盾如此之大,只能說陳壽為了吹一下曹操,導致了同一本書中出現了極大的紕漏。

  這個兵力數字,也符合曹操採用屯田制後,二年間在兗州所能動員的人數,擊敗呂布後曹操收編了一批降兵,數目只會更多。

  另一個佐證,便是官渡之戰後,曹操坑殺了袁紹軍八萬兵士,坑殺的前提,是保證能壓服對面的反抗,白起六十萬兵坑殺四十萬趙兵,曹操若真的只有幾千兵,他哪來的膽子和能力坑殺八萬翼州軍?

  更何況在官渡之戰中,號稱少糧缺兵的曹操對攻不落下風就罷了,還敢一邊防守大營,一邊偷襲烏巢,幾千兵打到烏巢時,對方偏偏也只有幾千,袁紹的兵都去哪裡了呢?

  七十萬大軍只留幾千人防守唯一的糧倉嗎?

  更不用說四庭柱掛帥的冀州兵,在這段時間內竟然被曹軍連連擊敗,竟然無一勝績,這是那裡出了問題,士氣不足?兵力不足?糧食不足?武器兵甲不好所以官渡之戰的記載,有著極大的水分,外人很難通過修改的面目全非的記載瞭解內情,只有明白戰爭原理,和曹操親自交戰過的人,才明白曹操為什麼那麼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