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芳華之家父袁紹 作品

第一百四十九章 從道到教的演化

  太史慈聽了,贊同道:“公子是知兵的,以老帶新,也能起到練兵之效用。”

  “只不過實際去做,也需要因時而動,看來我等回去後,要抓緊訓練兵將了。”

  麴義出聲道:“南匈奴這些日子雖有流寇騷擾,但人數不多,不過遲早會有一波大的。”

  “好消息是,公孫瓚和他們也不對付,兩邊聯手不太可能。”

  趙雲沉聲道:“雖然不會聯手,但要是輪番或同時進攻三城,這邊也捉襟見肘。”

  “匈奴且不論,田豫的那數百白馬義從,也是個極大的麻煩。”

  袁熙點頭道:“所以別的且不論,田豫這個人是個麻煩,即使不能為我所用,也不能讓他呆在公孫瓚軍裡。”

  “咱們要找個機會,把他引出來。”

  “之後就看你們的了。”

  趙雲三人離開時,都不禁搖了搖頭,北新城周圍三股勢力,都是相當麻煩,公子還真是找了個好地方啊。

  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北新城的百姓這些年飽受荼毒,所以才對保護他們的袁熙如此感激。

  如今袁熙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涿郡,范陽和容城的百姓之所以沒有大的騷動,也是受此影響。

  袁熙深切感受到名聲的好處,只要在百姓中廣有口碑,支持的士族少些,也不見得不能成事。

  但是相對的,民眾之間的口碑,也是極容易受影響的。

  比如黃巾軍。

  袁熙想到了那句話,不佔領陣地,敵人便會佔領。

  他叫來吳昭和曹憲,說道:“伱們對道教如何看?”

  曹憲見吳昭示意自己先說,想了想,開口道:“兗州士族,多有篤信黃老之道者,甚至同情黃巾的。”

  “他們在談論的時候,常常將道教和儒家作對比,衡量優劣,有些言語,其實是頗為不敬的。”

  袁熙頗為意外:“不信儒家信道家,這樣的士族多嗎?”

  曹憲想了想,“依妾印象,為數不少,至少十有三四。”

  袁熙說道:“你覺得這是天下大亂,漢庭衰微造成的,還是早已有之?”

  曹憲聽了,為難道:“公子這個問題太難了,我只是個孩子啊。”

  這話說得袁熙和吳昭都笑了起來,吳昭轉頭對袁熙笑道:“還是我來說吧。”

  袁熙卻見曹憲趁吳昭扭頭的時候,壞笑著對著自己吐了吐舌頭,舔了舔嘴角,差點當場失態。

  吳昭卻是沒有發現,卻道:“這件事情,說起來非常複雜。”

  “家父研究儒家經學,卻在其中發現了一些不好對外人說的道理。”

  “要說道教從上古諸子百家的道家,演變成了教派,其實儒家也有相似的變化。”

  袁熙卻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當下說道:“願聞其詳。”

  吳昭說道:“自漢武起,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乃是大儒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與孔子的先秦儒學,並不相同,甚至是背道而馳。”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天人感應,卻是以人神鬼為道的。”

  這話如同一道霹靂,將袁熙的視野陡然間擴寬開來,明白了之前很多模模糊糊不能開悟的道理。

  皇權的神聖性。

  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天下,卻沒有坐穩天下,雖然其中原因很多,但對於天命這種名義上的東西,其實並沒有掌控好。

  先秦的儒家,提倡的是以德以道治國,卻對皇帝受命於天並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