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作品

第三十四章 武穆遺書的包裝


                 李嶽高興之餘,也知道即將到來的反擊作戰,關係到明軍的生死存亡。敗了就那個,那個吃席。

  “不管怎樣,這已經是好的跡象,至少有四家是精誠團結,號令統一。”李嶽嘿嘿笑道:“這全是黃先生的功勞。”

  嗯,這一點黃立倒不用謙遜。歷史已經改變,總歸是好的。但軌跡偏離還要更大,大到足以逆襲獲勝。

  現在的形勢,已經是最低谷,再怎麼折騰,也不會更壞,還能掉進十八層地獄不成?

  已經是敵強我弱的局面,各家還守著各家的地盤,既分散,力量又小,怎麼抵擋清軍的進攻?

  “茅麓山方圓百里,山林密佈,地勢險要,足以抵擋數倍清軍的猛攻。臨國公和益國公將家眷遷來,比較安全,讓將士們也沒有後顧之憂。”

  黃立一邊說著,一邊拿出自己這些日子以來寫下的兵書要義,封面上四個大字“武穆遺書”。

  李嶽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幾張紙,很想知道三太子這些日子在寫些什麼,應該是很厲害的東西吧?

  火藥的顆粒化改造,坑道爆破的威力,還有什麼配重式拋石機、木炮、地雷,都是令人感到震驚的犀利武器。

  在李來亨和李嶽看來,這些都應該是三太子帶出來的皇家秘藏兵書,海外遊歷也確實學到點東西,才會有這樣超出常人的見識。

  “這本書是岳飛嶽爺爺的遺著。”黃立輕輕拍了拍這本薄冊子,緩緩說道:“不知為何,竟流落海外,在一華人手中。我僥倖讀過,只記得其中二三。”

  “武穆,原來是嶽爺爺的諡號。”李嶽恍然大悟,眼神中閃過熱切。

  在古代,文臣的最高諡號乃是文正公,比如說宋代范仲淹、元代耶律楚材、明代李東陽、清朝的曾國藩。

  而武將的最高諡號為忠武,如三國諸葛亮和司馬師、唐朝尉遲敬德與李晟和郭子儀、宋代李繼隆和韓世忠、元朝的伯顏和木華黎、明代常遇春等等。

  但說起武將的諡號,最有名的卻不是忠武,而是武穆。原因很簡單,岳飛的名氣太大,從古至今,都在歷史長河閃爍著熠熠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