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朱三太子 作品

第十四章 生機尚存一線


                 把土豆收好,黃立拿出紙筆,還有自己畫的地圖,又開始了冥思苦想,並不時地紙上記錄所思所想。

  雖然形勢十分危急,但從敵我雙方的實力來看,還不是很懸殊。為什麼會失敗,黃立認為明軍在戰略戰術上都有著失誤。

  再怎麼困難,也比紅軍剛在井崗山建立根據地時要強得多。可紅軍依靠避實擊虛、誘敵深入等靈活機動的戰術,還是取得了數次反圍剿的勝利。

  而在夔東之戰中,各部明軍卻採取了最笨的辦法。

  地利雖然可倚,但面對強大的敵人,節節抗擊,節節失利,地盤越打越小,騰挪空間被不斷壓縮,最終只剩下了茅麓山這方圓百里的彈丸之地。

  “誘敵深入應該是能夠取得成功的,特別是對驕橫的禁旅八旗,輕敵是他們最大的破綻。”

  “避實擊虛也是有機會的,山巒疊障、地勢險要的茅麓山作為內線,能以少量兵力牽制住大量清軍;還要有一支精銳部隊跳至外線作戰,或截敵糧道,或攻取防衛虛弱的城鎮……”

  黃立考慮得更加細緻周到,也發現了更多的問題,找到了更多的致勝機會。

  他畫的地圖也逐漸擴大,原來只有夔東地區,現在把湖北的一些地方也包括進去。

  “十萬清軍圍困茅麓山,糧草物資基本上全靠湖廣徵集輸送。而湖廣清軍參與圍攻後,其後方的空虛是顯而易見的。”

  “批亢搗虛,攻城拔寨,或是破壞其輸送糧草,一定能對戰局造成影響,有力地支援內線的長期抵抗。”

  歷史上,清軍對茅麓山的長期圍困持續了六七個月。這可是不短的時間,對清軍的後勤保障也是相當巨大的壓力。

  而這半年多的時間,也足夠外線部隊避實擊虛、流動作戰地盡情施展,製造出更多能夠產生變局的因素了。

  思路打開了,黃立發現形勢雖然很不利,但辦法不少,生機也存在其中,並不算是九死一生的危機。

  “關鍵還在於反擊作戰,在於夷陵。三峽門戶,川鄂咽喉,”黃立的目光停留在地圖上的夷陵,久久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