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344章、宣府立誓

  陛下終歸是有功必賞。

  “起來吧。後面這兩年,你不會好過。記住,屆時凡事聽伯安的。”

  “……大司馬?”郭勳愕然看著他。

  “朕已與楊總參、王尚書商議好了,著他改任宣大總督。”朱厚熜說道,“宣大這幾年既要應付邊患,還要革弊練兵,有王伯安在這裡坐鎮,朕更放心。”

  “臣明白,臣必不會自恃侯爵,擾了王督臺大計!”

  相比王憲,陛下很肯定他郭勳確實更佩服王守仁。

  一場大捷下來,因功升賞者不知多少。邊將貪功啟釁的,恐怕也不會少。宣大需要更有威望的人來懾服,創造了這次圍殲戰機的王守仁必定無人不服——他是能給大家帶來更大功勞的人。

  “去楊總參他們那邊吧。你是大同總兵官,接下來大同怎麼佈防、怎麼調任,你也去說說你的看法。”

  “臣必定只推舉有勇有謀之將。”

  隨後兩三日裡,朱厚熜把一些在這次大戰中出力不少的文官、武將都見了見。

  同樣,也有那個從井坪趕到宣府來的楊博。

  能有舉子剛剛摘得解元便擱筆從戎去邊軍中出一份力,朱厚熜相當欣賞這份熱血。

  楊博是黃崖山之戰從頭到尾的親歷者,朱厚熜與他細聊了兩三個小時。

  儘管沒有給楊博任何的封賞,但誰都知道,有解元之才,楊博必定是要參加後年會試的。而現在便已簡在帝心,他相當於已經保送進士甚至一甲。

  楊博離開後,朱厚熜召來了楊一清、王守仁、唐順之、郭勳等人。

  “此前戰局緊張,一直來不及覆盤各處戰事。今日從楊博口中知曉黃崖山經過,俞大猷能有如此戰績,除因個人勇武及黃崖山地勢,他那防守策略裡,朕看出來一個亮點:他是把每一個兵種的潛力都用盡了,彼此配合極好。鴛鴦陣兵、炮兵、火銃兵,不光是揚長避短,運用時機也很重要。”

  一邊介紹著楊博轉述的黃崖山之戰細節,一邊說他的看法。

  這些天來,朱厚熜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火器的革新、穩定列裝、操練都需要時間,大明至少還有數年、或者說基本上在朱厚熜有生之年仍必將處於冷熱兵器結合使用的階段。

  不同軍種之間的配合,會是後面練兵、打仗過程中極重要的事。

  將卒死傷比例越低,越容易沉澱出勇將、老兵,戰鬥力的成長才越值得期待。

  朱厚熜腦子裡是有關於所謂多兵種合成軍隊的概念和模糊記憶的,但那必定不能隨意去使用——單兵殺傷力根本不是一個概念,機動和戰場情報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但俞大猷一戰成名,鴛鴦陣在小地形或者同時面對規模不大敵人時候的戰力,已經很值得思索。

  課題自然是丟給楊一清、王守仁他們。

  大範圍的改動是不可能的,但他們很快就形成了一個共識:朔州守禦千戶所併入井坪守禦千戶所,升格為衛。而宣大諸衛所,都遣一個總旗去井坪衛受訓,習練鴛鴦陣。

  宣大邊牆構建之處雖然大多數地形都不算險峻,但如果最外圍防線守軍中都有數百人的鴛鴦陣兵,在合適地形確實非常便於阻截、遲滯敵軍,為援軍爭取時間。

  與此同時,至少兩鎮總兵的親兵營、總督巡撫的標兵營,是可以採用更高規格來練軍隊的。總量加起來也只是數千,騎兵、鴛鴦陣兵、炮兵和槍兵、刀牌手配置好,他們也能成為宣大不容小覷的一支機動增援力量。

  “宣大此後必定連年遇敵,且戰且練。”朱厚熜期待地看著王守仁、唐順之,“你們都是長於兵法韜略之人,大同那邊還有俞大猷師徒二人。再有武定侯、榆林伯二人,朕就將宣大託付給你們了。”

  傅鐸終於醒轉,對他及時趕到戰場咬住韃子斷後的兵力、調派宣府北路諸軍沿邊牆堵截的功勞,朱厚熜已經定了下來對他敘功封伯。

  至於這一戰的首功,大家公論只怕要落到王守仁頭上,儘管他在最後落汗溝之戰時不曾趕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