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182章、黨魁不歸路,皇后新課程

  楊廷和也不藏著掖著,長長嘆了一口氣:“臣等慚愧。既如此,辛苦大司寇了。”

  “……臣必秉公定案。”

  其他人看到楊廷和的模樣並不覺得好笑。

  黨魁不歸路啊。

  接下來數年,必定只能聚精會神獨木橋了。

  但吳廷舉很激動,連連對楊潭、王瓊使眼色。

  要辦就辦徹底啊!張氏兄弟那麼多的田地、那麼多家財!

  戶部很難的!

  ……

  對張氏兄弟來說,目前告他們的案子都還好說,大不了賠點錢、推兩個家僕出去頂罪的事。

  關鍵問題在於咒罵皇帝的罪名。這個確實有一點,可是什麼巫蠱之事真不敢有啊。

  “快給本侯爺全部都搜查一遍!讓我看到誰屋裡有那些玩意,立刻扭送府衙!”

  張延齡的嘴唇都在哆嗦。

  “侯爺,夫人回來了……”

  “是嗎?”張延齡連忙往後院趕,看到妻子之後就問道,“姐姐怎麼說?”

  “……你乾的好事!娶那麼多房小妾,養那麼多人,置辦那麼多田產,看看現在鬧成什麼樣子!”

  她一哭,張延齡心裡就一涼,臉色蒼白地問:“姐姐不救我了?”

  “太后她老人家都氣哭了!有什麼事不能先忍氣吞聲地處置了?”

  “我是被那狗入的老賈害了啊!”

  “誰讓他做管事的?”

  “……都是大哥瞎了狗眼用了逆賊,嚇跑了老劉。”

  “你就知道怪別人!就知道支使我!”張延齡的正妻撒著潑哭鬧著手抓過來,“伱怎麼沒膽子先去陛下那裡請罪啊!叫你哥一起去啊!現在宮裡既有太皇太后,還有蔣太后和孫皇后,你以為太后還能一直幫你們兄弟倆嗎?太后要是有辦法,會氣得只能哭嗎?”

  張延齡煩得不行,一把將她推得跌坐在地上。

  全都是小事,全都是一兩個小人,就這樣欺負到他頭上了。

  一切的源頭都是因為皇帝,眼裡根本沒有張太后這個伯母的皇帝。

  可張延齡怕這個皇帝,他不敢去,他忘不了上回褲襠淋漓地從宮裡回來時的感覺。

  聽夫人捶地號哭,他走到了外面,看著戰戰兢兢的下人再次惡狠狠地說道:“到處都給本侯爺翻一遍!誰敢胡言亂語,休怪本侯爺不講情面!”

  說罷就去清點賬目和庫房,咬了咬牙之後壯著膽去找了司聰。

  “本侯馬上就要去府衙。你幫本侯做了那麼多事,輕重你知道。本侯要是出了事,你也跑不了!現在是破財消災的時候,不管你想什麼辦法,本侯要一萬五千兩應急!”

  其他小案子賠錢應該能了結,最主要的還是那咒罵皇帝的案子。

  張延齡去府衙既是應幾件小案子,也是要反告賈管事偷主家財物、誣告主家。

  “痛快!痛快!”京城某個客棧裡,來自某省的舉子對其他人興奮地笑道,“宛平縣衙前,有人不敢代一老婦寫狀紙,某何懼之?你們是第一次到京城應考,不知昔年情狀!”

  他拉開了衣襟,露出一條小小的疤:“六年前某來京城應試,就因為避讓不及,就受了那壽寧侯馬上一鞭!”

  “……縱為國戚,豈敢如此折辱士子?”

  “士子?”那舉人冷笑一聲,“那二張之名,昔年京城何人不知?奪民田舍,請官寺舍。親凌官府,篡奪獄囚,莫敢詰責。金玉積如山而不厭,市津壟斷皆由二張!若只如此倒也罷了,此二人竟曾有戴御冠之罪!”

  “竟敢如此大膽?此言當真?”

  “那是自然。昔年有太監何文鼎者,少習舉業,壯而始閹。弘治間,供事內廷。時二張出入禁中無恆度,一日二張入內觀燈,孝宗與飲,偶起如廁,除御冠於執事者,二張起,戴頂之。又延齡姦汙宮人,文鼎持大瓜幕外,將擊之!次日,文鼎上疏極諫,上怒,發錦衣衛拷問主使者。文鼎對曰:有二人主使,但拿他不得。又問何人,曰孔子、孟子也。”

  “竟有此忠義之內臣?!後來如何?”

  “後來?”那個跟張鶴齡有仇的舉子冷笑著,“被杖死於海子!其時有吊詩云:外戚擅權天下有,內臣抗疏古今無。道合比干唯異世,心於巷伯卻同符。此事昔年刑部主事陳風梧多陳其冤,孝廟也曾命制文祭之,無一字虛言!”

  “二張當真該死!”

  王佐只用一個小小的案子就輕輕揭去了張氏兄弟頭上那層早已沒有的權貴面紗。

  驚弓之鳥下,三法司雖然還沒有正式開始訊問張氏兄弟到底有沒有咒罵皇帝、行巫蠱之事,但這天夜裡又出了奇聞。

  壽寧侯府、建昌候府各有數個奴僕驚懼至極地逃出了府門,被夜裡巡城的兵卒當場就逮住了。

  按照律例,一更三點暮鼓響後,沒有特殊原因,百姓是不能再出門的。

  沒有官身、沒有符牌等憑據的普通人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抓到了就要笞打。

  可這些侯府奴僕連聲哭求,寧願受責打也要逃出來,說府內有人被逼得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