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147章、后妃宮嬪之選

  郭勳雖然不算特別聰明,但在勳戚里也算不簡單的人物了。初代武定侯郭英很能生,傳到郭勳這個六世孫時,郭家已經不小,但又只有一個爵位。

  郭勳的父親當年襲爵,家族內的紛爭還鬧到了皇帝那裡。等郭勳襲爵了,他的格局算是大的,立功得到了朱厚照的嘉獎,蔭子的名額讓給了兄弟緩和家族內的矛盾——雖然也是因為那時候郭勳還沒兒子。

  他在兩廣搞錢,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別看他五大三粗的,還懂得花錢刊印書籍幫郭家掙一些名聲。

  “武將有點汗臭挺好。”朱厚熜笑了笑,“這回剿匪雖然剿得難看,苦勞朕記得,沒忘。但今天不聊國事,先安心過年。”

  郭勳又繼續維持他憨憨忠誠的模樣,露出喜悅的神色。

  寒暄了一圈問問他們家裡近況,朱厚熜才對王守仁說道:“你說你父親身體不太好,春暖後接到京城來好生調養如何?”

  “恐水土難服。”王守仁看著皇帝彎了彎腰,“臣謝陛下掛懷。”

  朱厚熜嘆了口氣:“袁師薨逝,眾卿這一年來也頗為操勞,都辛苦了。”

  楊廷和說道:“三年國策已定,只是大力興辦社學、衛學,再加上水患、水利情況清查,京營邊鎮操練糧餉諸事,廣東新法,臣等心裡都鬆了口氣,不致如今年般。”

  “還是說起國事了。”朱厚熜笑起來,“前面三件事都是花錢的,以前也都做過,把錢能夠花好就行,自然不如最後一件。”

  朱厚熜沒有像他們本來以為的那樣,今後三年要做多少多少事。

  多興辦啟蒙的學校,朝廷列一些開支,地方再號召官紳捐贈一下,這事過去也做過,只不過現在有了更明確的計劃。三年內各省、各地辦多少社學,有了個目標要求,也會列入地方官員的考績。

  水患、水利情況也不是要立刻大動工程,而是用三年時間摸個底。這關係到民生,也關係到將來的糧食生產、田賦,是打基礎的行為。

  至於京營、邊鎮,著重點也就是皇帝說的那句話:再難也不會難邊鎮。糧餉籌備、轉運,朝廷這邊也無非是要建立起一套更完善的機制去保障這一點。

  誠如皇帝所說,這三件事都是花錢的事情。

  而廣東新法,毫無疑問則是要嘗試出“賺錢”的辦法。這個試行新法的地方怎麼來做,張孚敬有請奏,國策會議上也有討論,但還沒定下來,或者說皇帝先把這件事的節奏按著在。

  東南殺官一事,畢竟還是對皇帝觸動很大。方沐賢竟覺得這是個好時機,那隻能說明將來新法真正推行的阻力之大。

  眼下的廣東,也無非先把黃冊、魚鱗冊更新了一遍而已,並未實質觸及土地兼併及其他方面的利益問題。

  “今日且先不談這些。”朱厚熜放鬆地說,“就算要聊國事,也就只聊一件事吧。明年大婚,這后妃顯位,朕有意不再只從普通良善之家來選了。驟享富貴,不識大體,實非國之幸事。”

  眾人都有些猶豫。

  於是還是楊廷和先開口:“正如陛下此前所言,如何防範外戚亂政?本朝能無此患,實祖訓之功。”

  皇帝要在這件事上打破祖訓,楊廷和等人被熬了大半年,此刻已經學會了並不貿然勸阻。

  “依卿等之見呢?”

  其他人還是等著楊廷和:誰讓你是首輔呢?

  “……本朝祖訓,一則普通人家,並無亂政之根基。二來不可二代三代又有入宮為後為妃者,新舊相替。三來外戚不可任官,只賜田宅厚祿。四來,祖訓皇后止得治宮中嬪婦之事,即宮門之外,毫髮事不得預。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

  楊廷和總結了一下當前的情況,疑慮地說道:“臣直言,進獻者實有之,歷來諸多情勢之下,皇后預朝事亦有之。只是若大族、重臣之女為后妃宮嬪之例一開,外戚縱不可任官,然早有根基之餘,恐日漸勢大。以臣淺見,陛下英明神武,本朝或無大患,然將來如何,不得不防。祖訓百年來既行之有效,還是勿要更改。”

  這算是商量的語氣了,伱想怎麼幹,感覺你有這個本事。但防外戚,那都是為了你的子孫防的。

  試想,如果選了大族重臣之女,他們族中子嗣、門生、親族,歷經一兩代人還是能在朝中形成一股勢力的。本朝不讓外戚任官,不是說三族都不能當官,只是不能直接授官。如果你的子嗣兄弟夠本事,通過科舉考中了進士,那還是能做官的。

  只不過科舉很難,普通人家的家學、積累都不夠,驟然榮華富貴也會漸失進取之心,所以都不足為患罷了。

  朱厚熜點了點頭:“確實可能帶來隱患,所以朕也一直想著防範之策。設立國策會議及御書房,也是其中一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