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133章、剿吧剿吧,剿得東南大亂?

  但本質問題,就是忠誠絕對與否。

  因此張子麟繼續說道:“殺官即是造反,此事便只有兩條路,忠,還是反。諸位,明白了嗎?”

  “……謹遵聖意,請督臺示下。”戴義開了口。

  他是內臣,他的態度很明確了。

  張子麟看了看他,只怕魏彬、傅倫之後,內臣早已是最清醒的。

  “陛下寬仁如海,氣魄吞天。本督南下前,國策會議上眾臣一心,君臣業已做好最壞打算。”張子麟的話再次讓許多人心中狂跳,“誠如陛下所言,藩王繼統,豈無亂象?陛下御極,是閣臣擁立、眾臣勸進。魏國公,其時你為首請,沒忘吧?”

  小年輕徐鵬舉心裡直喊娘,不知道張子麟為什麼點他的名:“自不曾忘!”

  喬宇卻聽得心驚膽顫,隨後又見張子麟看向了他:“故而若需邊軍南下、各省勤王,則是大位法統之爭,天翻地覆。喬參贊,你說,此時秋糧漕運亂不亂得?殺官真兇應不應當查實?不臣之輩當不當剿?東南諸軍還忠不忠君?”

  “……督臺句句是至理。”

  “本督就一句話告誡諸位:國策會議之上,君臣一心之勢,諸位恐尚未盡知。這一程,本督是代楊閣老而來。”張子麟最後說出這個重磅消息,“半年不到,楊閣老自請其子棄御書房伴讀而赴廣東歷事,楊閣老亦自請南下為陛下鎮國本。陛下之雄才偉略,諸位用心體悟。”

  來東南,會因這一輪殺官大案牽動多少人的神經?觸動多少人的利益?

  現在參會的文臣們,比勳貴更懂得其中的要義。

  那麼楊廷和是為什麼要自請南下?是陛下已經把他徹底壓制了,還是陛下已經讓他徹底拜服了?

  張子麟說:國策會議之上,君臣一心之勢外人難以想象。

  朝廷根本亂不起來的話,東南有什麼憑恃?

  無非一時之痛罷了。

  朝廷之痛,在於賦稅、漕運。

  東南之痛,是破家滅族,人頭滾滾!

  張子麟只在南直隸高層這裡留下了這一番告誡,然後就去了南京刑部。

  南直隸蘇州府知府、松江府知府及鎮江府府丞,這南直隸出事的三府已經提前趕到。

  “本督此前掌天下刑名,崑山縣知縣、青浦縣知縣、鎮江府知府遇刺一案,伱們已經查得如何了?”

  陪坐一旁的,是應天巡撫李充嗣。他當然巡撫不了應天府,這應天巡撫一般大略管轄的,就是應天府東邊南邊幾個府州:這回出事的,全是他巡撫範圍內。

  “督臺大人,如今只青浦縣當場捕到了刺客。”李充嗣代為回答,“崑山知縣疑似仇殺,鎮江知府遇刺恐是長江水匪所為,都只得了些線索。卷宗在此……”

  “長江水匪?那就先剿。”張子麟看都沒看卷宗,“朱紈,你先去找喬參贊、胡提督、襄城伯,然後赴鎮江府督辦鎮江知府遇刺一案。”

  “下官領命!”

  隨張子麟一起南下的,有刑部不少人,其中還有一個張孚敬、黃佐的同科,蘇州人朱紈。

  他出生才三天就坐了牢,滿百天後朱家才沉冤得雪。

  因為這一科帶來的變化,授官時,朱紈不再是如歷史一般觀政工部,而是觀政刑部。

  現在,二十七歲的朱紈也有了屬於他的機會。

  “既然長江水匪有嫌疑,督臺之意,本就當剿之。剿下去,應當會有新線索。”

  胡瓚面前,朱紈行禮:“下官先前往鎮江,等候水師營。”

  操江都御史胡瓚點了點頭,目送他離開。

  長江水匪,一大半都與私鹽販賣有關。新江口水師大營,九江府的南湖營和安慶府的安慶營,每年要花費十幾萬兩來打造槳船給沿江水軍軍戶用以緝盜。

  這次又要花多少糧餉剿匪、動多少人的利益?

  但長江水匪涉嫌刺殺鎮江知府……

  胡瓚咬了咬牙,對襄城伯李全禮說道:“李操江,漕運不能耽擱。剿匪之軍,還請從南湖營、安慶營調兵順江而下,沿途也先剿一遍!”

  李全禮抱拳道:“提督勿慮,我這就去安排。”

  張子麟南下第一刀,就這樣先從剿匪開始了。

  ……

  “郭勳請去山東剿匪練兵?”

  朱厚熜看著奏疏一臉古怪。

  國策會議上,暫時少了一個人,刑部尚書之職雖然由刑部左侍郎暫署,但他並沒有得到參預國策會議的機會。

  眾人都明白,張子麟辦完了這件事後還會回來,這是皇帝給他的定心丸,也是皇帝告訴東南這浙直總督只是暫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