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36章、軍權!

  他們只是說正德一朝出了不少弊政,國力衰減不少,皇帝言語裡卻像是說弘治、正德兩朝把大明的根已經快挖斷了嗎?

  那些沒說明該如何做的幾個方向,比如吏治、經濟、刑律等等,後來就換成閣臣們害怕天子過於大刀闊斧。

  要不然哪裡來那麼輕易的彼此讓步?

  怎麼看怎麼像是陛下讓他們退步的套路,用清丈土地就清丈個徹底這樣的話嚇得幾個閣臣不敢接茬。

  如果寫進去了,事情不就是閣臣們去做?

  那要得罪太多人,是真正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啊。

  好在陛下後來意味深長地笑著之後,就不再堅持。楊廷和他們一開始擬的許多新政,也總算沒有刪掉。

  “閣老?”黃佐見梁儲陷入了沉思,小聲提醒了一句。

  梁儲回過神來,搖了搖頭就說道:“才伯,你就記住一點。陛下胸有大志,性情堅毅,是重實務之人。蓋於陛下看來,我大明實已至存亡之際。”

  黃佐知道他這是提醒自己殿試可能的方向,以及皇帝在點一甲時可能會有的傾向。

  但黃佐此時卻只能駭然看向梁儲:“何至於此?”

  梁儲幽幽嘆道:“是啊,何至於此?”

  梁儲也想不明白,情況有那麼糟了嗎?

  這句話,現在楊廷和也在聽人說。

  楊府之中,楊廷和現在只想睡一覺。

  從昨晚到此刻,他真的太累了。

  本以為忙完了登基大典能補個覺,所以回府之後他哪個外客都沒見。

  但因為登基詔書的事,他被兒子纏著。

  只是面對兒子擔憂的詢問,他還是說出了今天的經歷,也說出了那句“始亡於此刻”。

  楊慎就憤然回答:“何至於此?如今賢臣在朝,只要盡除奸佞、革盡弊政,便又是中興局面!陛下何故危言聳聽?”

  “中興?”楊廷和憔悴地輕聲說道,“國庫空虛、邊防廢弛、流民日增、民窮財盡,弘治一朝中興只有朝中君臣和睦、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時六千一十萬五千八百三五口百姓過得好嗎?這就是陛下對弘治中興之見。”

  “朝堂不清睦,天下何以致治?百姓何以富足?”楊慎悲憤莫名,“現在宦官弊政那樣多,陛下卻在諸多新政上那般含糊其辭,陛下要做另一個正德嗎?”

  “正德?”楊廷和一時有點恍惚。

  不,他不是正德。

  楊廷和回想著今天初次打交道的天子,總擔心他會突然變成太祖、太宗,揮起天子之劍就將群臣殺個頭顱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