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儀同 作品

第四百三十二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

    身處這片連個正式名字都沒有的營地,大丸實際上比在砂隱村中還要忙。

    執掌方面的大臣與一手掌握軍政事務的“節度使”,到底哪個壓力大,其實一目瞭然。

    更何況,還是個草創,百廢待興的新定居點,只要屬下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需要大丸處理。

    在村子裡,這些都應該是風影,以及長老顧問決策,大批直屬部門參與執行的。

    常駐人口不過三百,巔峰人口不過千的定居點,規模也只是個稍微有點人氣的小村子。

    事實上,毫無根基底蘊,靠著大丸帶領一批忍者開荒,純投入支撐起來的營地,每天的開銷都讓大丸肉疼,僅僅那些並不固定的商隊來往的交易產生的收益,離收支平衡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當然了,營地規模到了這個程度,前期撒錢大發展的模式已經維持不下去了,長久維繫這個定居點的發電廠和海水淡化廠如果拖延時間過久,計劃書中設想的美好景象,全都要變成鏡花水月了。

    金錢和物資支撐不住是一方面,供養這麼多人的水資源,已經無法靠忍者施展忍術來取水了。

    本來就不多的地下水資源,抽一點少一點,而且因為靠近大海,鹽鹼化有點嚴重,大部分自然淡水資源質量極差,也只是勉強達到可飲用的程度。

    說到底,還是大丸想差了,低估了這個年代開拓沿海定居點的難度。

    前世的信息爆炸接收到的海量知識,無一不顯示了,繁華地帶基本都離海邊不遠。

    但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離海越近就等於離財富越近的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準確地說,應該是離大江大河的入海口越近,就離財富越近。

    附近有了溝通內陸的河流,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淡水,天時地利人和具備,才有發展起來的基礎。

    成熟發達的沿海地區,基本都是“某某流域”經濟帶輻射的產物,單純地依靠一兩個海港城市,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