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333 章 正當如此





糖和油都是需要市場的,他們嚮往中原,願意成為其中的一部分。




而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依仗運送糖油、能航行在大海之中的大船隻有中原才能造出來,若是斷掉,他們便又只是偏遠之地的蠻夷了,遠離中原文明,當一個土財主雖然是好事,但有志之士都明白,中原願意與你做生意,那才是生意。




若是有朝一日,人家的船上帶著火槍過來了,那便不好說了。




……




好在,除了江州這等比較閉塞的地方,其它的地方都處理得很快,尤其是蜀中之地,荊州被斷後,按理,扼過江陵、白帝城的蜀中郡守,卻比誰都快地投降了北朝,不給對面將領立功的機會,把準備征伐蜀地的將領們氣得要死不活。




蜀中百姓卻習以為常,從東漢之後,不過兩百多年,他們已經經歷了蜀漢、曹魏、西晉、成漢、東晉、劉宋、蕭齊,這幾個王朝變換之多,在華夏大地能排前三,蜀中百姓們早就習慣,他們不在意統治蜀地的是誰,只要不影響他們生活,那就當無事發生了。




於是,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至少在名義上,華夏大地在西晉末年的大變之後,歷經五胡十六國,魏晉南北朝,又在兩百年後,重歸一統。




別的不說,朝廷的大小報紙,都為此事,狠刷了一波銷量,對於普通庶民來說,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對文人墨客來說,卻是感天動地大事。




尤其是這位皇帝無論是北方士子,還是南方文人,甚至於草原胡人、南方俚人都能找出吹捧的方向、




草原胡人以宇文家、斛律家等人聲稱,陛下的皇后就有胡人血脈,此為胡漢一家,陛下以身作則,南北歸一,這是我們草原可漢有問題麼?沒有問題!




而北方士子如崔曜等人則聲稱,陛下起於北朝,以襄陽為龍興之地,這是我們中原陛下,沒有人可以搶!




南方如蕭衍則強烈反對,陛下是我朝蕭家的正統血裔,他在南朝當皇帝的時間比在北朝稱帝可早多了,再說了,蕭家是漢家三傑之一,蕭何的後裔,華夏正統,你們北方胡化的蠻子別來沾染。




而最南邊的俚人夷族沒有那麼多的理由,只能湊個熱鬧,稱陛下給我們找出經營之路,允我等入朝,這種恩德不能忘懷,所以,也是我們俚人的首領,不為過——反正皇帝也不可能真的來統治他們,只要他們進入朝廷維護自己部族的利益就好。




但這官司卻一路從報紙上打到了蕭君澤的桌案上。




好在這些大臣們都沒有碰面,蕭君澤端水技術還算在線,一個個回信安撫,都說他們是國之棟樑,國之基石、國之鐵牆、國之財源……沒有他們,國之不國。




當然,蕭衍近水樓臺,因為離得陛下最近,聽到的誇獎最多,非常滿意,每天都回家把陛下的稱讚寫入自家的手札中,成為蕭氏一族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