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散仙 作品

第1451章 女泰坦

    而此時,幽冥龍背後的“屠龍者之矛”,也被拉出大半。只要,再努力一會,“屠龍者之矛”便能夠被拔出來。然而,不同與那些爭奪“屠龍者之矛”的各方高手,趙魁卻感覺情況有些不對勁。儘管,幽冥龍身負重傷,被眾人趕的四處逃竄。但無論眾人如何攻擊,都不曾將其擊殺。反而是,在那把“屠龍者之矛”被拔出來的時候,痛的它狂叫。趙魁想了又想,卻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好靜觀其變。。。。。。時間過了不久,戰士公會的一名高手,利用自己的身法優勢,再次跳上幽冥龍的後背。此時,因為在眾人的連續攻擊下,插在幽冥龍後背上的“屠龍者之矛”已經鬆動。他雙手用力一拔,竟將其一把拽了出來。見此,眾人發出驚呼,幽冥龍更是發出一聲響徹天地的咆哮。然而,得到“屠龍者之矛”的戰士,卻狂笑不止。彷彿得到“屠龍者之矛”後,他便可以戰無不勝。只是,接下來的變化,令眾人始料不及。這時,擺脫“屠龍者之矛”的幽冥龍,身上頓時散發出詭異的波動。隨後,它的身體迅速膨脹,一股濃烈的綠色火焰,如火山爆發般湧動。似乎,之前因為“屠龍者之矛”的存在,壓制了它的實力。如今,它總算擺脫枷鎖,重獲自由。見此,“幽冥龍”背上的戰士臉色一變,感覺自己若是繼續站在龍背上必然危險。於是,他立刻拿著“屠龍者之矛”跳離。但,“幽冥龍”卻不曾猶豫,立刻吞吐火焰,向手持“屠龍者之矛”的戰士噴去。一時間,混戰再起。“屠龍者之矛”頓時成為人龍爭奪的焦點。。。。。。很快,那名手持“屠龍者之矛”的戰士,便身負重傷,不得不將其拋出。之後,“屠龍者之矛”在眾多高手間流轉,卻沒有哪一方能長久持有。任何得到“屠龍者之矛”的人,都將受到“幽冥龍”和其他勢力的攻擊。。。。。。與此同時,一名帶著面具的女獵魔人,正接貼近戰場中心。此時,女獵魔人嘴角微撇,乎對周圍眾人以及幽冥龍充滿不肖。而就在這時,一名獵魔人奪得了“屠龍者之矛”。接著,他沒有猶豫,急忙將其拋向女獵魔人。見此,女獵魔人立刻一個伸手將其抓住。得到“龍者之矛”的女獵魔人看著手中的寶兵,神情激動見物思情,不由得想起曾經的榮耀。但戰場上危機四伏,不等她多想,一名戰士公會的鬥尊衝了過來。他見對方是名女性,立刻略帶鄙夷的說:“女獵魔人,快交出‘屠龍者之矛’,然後滾開。否則,別怪我不客氣。”說著,他一把抓向“屠龍者之矛”,另一隻手則斬出一道鬥氣,打算將女獵魔人逼開。但,接下來的情況,卻令衝過來打算搶“屠龍者之矛”的眾人,神情一滯。只見,這女獵魔人抬手用“屠龍者之矛”擋下對方的攻擊。然後,一拳便將對方打飛。接著,女獵魔人身上氣息爆發。那在眾人手中沒有任何反應的“屠龍者之矛”,竟突然發出嗡鳴。見此,眾人神情凝重。幽冥龍更是殺意沖天。。。。。。“屠龍者之矛”聞名西方大陸,但它卻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操縱。相傳,它是一位泰坦神族戰士的武器。由於,泰坦與龍族是仇敵,這位泰坦神族戰士用“屠龍者之矛”殺了不少龍族。上面沾染了無數巨龍的鮮血。只是,後來因為某些原因,泰坦一族離開這個世界。這把武器也流落人間,最終被一名人類戰士得到。這人類戰士被稱為“勇敢的喬米”,他四處征討魔物、巨龍、亡靈等,成為風靡一時的英雄。後來,喬米聽說在黑水沼澤有一頭為禍四方的黑龍。於是,他便與同伴一起潛入龍巢,用“屠龍者之矛”將黑龍重創。但喬米並非泰坦一族,根本無法激發其真正威力殺死黑龍。於是,他只好用“屠龍者之矛”將黑龍鎮壓。隨後,他的同伴又聯手用八級土系魔法“蓋亞之印”,將黑龍連同它的僕從龍人一起封印在地下。然而,這頭黑龍身份特殊,它並不甘心就此死亡,反而以怨氣為引,吸收地底邪氣,化為幽冥龍。而與它一起被埋葬的龍人,則被影響化為“龍人喪屍”。本來,用不了百年,幽冥龍便能脫困而出。好在,一名自然女神的信徒發現了這裡的異變。她在上面建了一座神廟,以便淨化幽冥龍的怨念。只是,世事變遷,神廟已經荒廢,而幽冥龍還沒有被消滅。。。。。。如今,這幽冥龍依然保留著生前的部分記憶,自然是一眼看出女獵魔人的真正身份,是一名泰坦。由於,雙方是世仇,幽冥龍沒有猶豫,立刻放棄周圍的敵人,向其殺去。接著,龍炎噴射,將女泰坦整個人吞沒。但“屠龍者之矛”既然被稱為龍族剋星,自然有其非凡之處。只見,女泰坦舞動長矛,將龍炎擋下。接著,她彷彿一名女武神舞動長槍,竟將撲來的“幽冥龍”抵住,並用長矛刺穿了它的巨爪見此,聖光教、戰士公會、法師公會、黑暗議會等勢力的眾人臉色劇變,更加確定之前的猜測。這時,一名年長的魔法師十分肯定喊道:“她是一名泰坦,只有泰坦一族,才能真正發揮‘屠龍者之矛’的威力。”聽此,周圍眾人竟不約而同的出手,向女泰坦攻去。。。。。。數百年前,人類曾將泰坦當做神靈崇拜。但隨著泰坦消失,以及聖光教、德魯伊教、自然女神教等教派的興起。他們逐漸被描述成敵人般存在。而對於偶然出現的泰坦一族,則是儘可能消滅。畢竟,他們也擔心泰坦一族重新降臨,影響自己的利益。對此,女泰坦也不在意,在喝了一口神水後,她立刻舞動“屠龍者之矛”邊打邊退,向一處通道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