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太白 作品

第九百二十三章 鸀鳥

    因為是雪殼救了它一命,所以,從這以後,飛龍鳥就與其他的鳥類不同,夜裡睡覺從不在樹枝上,而是一頭扎進雪殼子當中,將一撮短短的尾巴露在外面。

    至於這個飛龍鳥為什麼會淪為桌上美食,甚至是現在被吃的所剩不多,就沒有個準確說法了。

    而民間傳說最多的,就是清朝有一個叫李金鏞的大官,來到東北漠河的老溝山接管金礦。

    然後他有一個叫屠蔭堂的下屬生病了,李金鏞為表示自己體恤下屬,便去親自探望,而屠蔭堂為了討好自己的老闆,就讓他的一個朋友,上山打回些野味來招待李金鏞。

    可卻不不曾想,等到菜上齊了,卻唯獨偏少了一個湯。

    屠蔭堂為了表忠心,就帶著病,一個人跑到外面,隨手打下一隻飛龍鳥下來,回來後就叫廚子煲湯端了上來。

    李金鏞喝了一口肉湯之後,就忍不住拍案叫絕。

    眾人不解,也試著喝了一口,就發現這肉湯竟無比的鮮美。

    李金鏞問是何物所做,屠蔭堂就說是尋常見的飛龍鳥,至此,飛龍鳥便上了佳餚湯譜,成為北方一絕。

    據說清朝後期的袁大化接任礦務之後,還曾將飛龍鳥作為貢品,連同金子一同貢獻給慈禧,慈禧也因此鳳顏大悅,重重嘉獎了袁大化。

    也是從這時候起,飛龍鳥就成了年年必上的貢品,揚名大江南北,也因此被人吃的險些滅絕。

    要不是這些東西都躲在大興安嶺裡面,又只能在大雪封山之後才能見到,只怕也早就徹底絕跡人間了,我們這些後來人,也根本看不到這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