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410章 輔政開元——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陝州硤石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書。初以挽郎入仕,遷兵部郎中,契丹侵擾河北,連陷數州,軍務繁雜,檄書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條理,得到武則天賞識,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遷兵部尚書、名列宰相。協助張柬之發動神龍革命,清除張易之兄弟及其黨羽勢力,迫使武則天還位於唐中宗,受封為梁縣侯,同情武則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為中書令,革除弊政,頗有作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貶為申州刺史。唐玄宗親政後,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遷中書令,封梁國公,提出《十事要說》,力主實行新政,推行社會改革。興利除弊,整頓吏治,淘汰冗職,選官得才;抑制權貴,發展生產,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執政三年,譽為“救時宰相”,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唐朝四大賢相”,以開府儀同三司致仕,去世時享年七十二歲,追贈太保、揚州大都督,諡號文貞。

    姚崇,年輕時生性灑脫,注重氣節,勤習武藝,以打獵自娛,二十歲後發奮讀書,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筆成章舉,授為濮州司倉參軍,累遷至夏官郎中。

    契丹李盡忠、孫萬榮作亂,攻陷河北數州,軍機事務繁忙,姚崇處理得當,有條有理,深受武則天賞識,被擢升為夏官侍郎。姚崇升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後改任鳳閣侍郎,又兼任相王府長史。因母親年邁,請求辭去官職,武則天遂免去他的宰相之職,但保留其相王府長史一職,讓他奉養老母。不久,武則天又讓姚崇兼任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姚崇推辭道:“夏官執掌兵權,臣是相王府屬官,兼任夏官不利於相王。”武則天深以為然,便改任他為春官尚書。

    武則天晚年,男寵張易之慾把長安大德寺中的十名僧人調到定州,充實私置寺院,致使僧人上訴,姚崇不顧張易之的屢次說情,斷停此事,因此得罪張易之,被貶為司僕寺卿,但仍保留宰相頭銜。姚崇出鎮靈武,充任靈武道行軍大總管、安撫大使,並舉薦秋官侍郎張柬之為宰相。張柬之與桓彥範等人,發動神龍政變,擁立唐中宗為皇帝,復辟唐朝。姚崇恰於此時回到京城,得以參與政變密謀,因功賜爵梁縣侯,實封二百戶。不久,姚崇被外放為亳州刺史,後歷任宋州、常州、越州、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