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405章 酒中八仙——李適之

    李適之,原名李昌,隴西郡成紀縣人,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曾孫,恆山愍王李承乾之孫。神龍政變後,進入仕途,歷任右衛郎將、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陝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幽州節度使、刑部尚書等職。治政寬和,深得人心,代牛仙客為左相,併兼任兵部尚書,封渭源縣開國公,其後與中書令李林甫爭權不敵,漸漸失寵,罷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李林甫上奏彈劾李適之與韋堅結黨營私,李適之被貶為宜春太守,聽聞韋堅被殺,驚懼之下,服毒自盡,時年五十四歲,葬於河南溫泉裡。

    唐中宗發動神龍政變,光復唐朝,史稱‘孝和中興’,鑑於武則天屠殺李唐宗室殆盡,開始優渥提拔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孫後代,不斷提高皇室影響力。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前太子李承乾的孫子,李適之開始進入仕途,起家授朝散大夫、尚衣奉御,出攝金州別駕,為按察使畢構推薦,遷湖州別駕,授為右衛郎將,遷武陵太守,轉唐州、通州、梓州刺史,拜秦州都督、陝州刺史,河南尹。

    唐玄宗鑑於谷水、洛水年年氾濫,耗費民力,遂命李適之修築堤防,河南尹李適之動用內庫錢財,修築上陽、積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禦谷洛水患。唐玄宗大喜,為李適之勒石記功,並讓永王李璘書寫碑文,令皇太子李瑛題寫碑額,拜李適之為御史大夫,出任幽州大都督府長史,代理節度觀察事務,立功邊陲。上疏皇帝,請求將祖父李承乾與父親李象歸葬於昭陵,唐玄宗追贈李承乾為恆山愍王,李象為會稽都督、郇國公,追贈他的伯父李厥、兄長等人。不久,拜為刑部尚書,兼任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