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369章 武周皇帝——武曌[zhao]

    武曌,即武則天,幷州文水人,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荊州都督武士彠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高宗時封昭儀,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后,加號“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後,“明察善斷”,多權略,知人善任,重視選拔人材,開創殿試、武舉及試官制度,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同時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軍事上收復並穩定安西四鎮,一度使後突厥歸降,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祖籍幷州文水縣,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另一位是郭夫人。武士彠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李淵在河東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以後,武士彠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武士彠逝世後,武則天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唐太宗駕幸洛陽宮,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對於李世民在位時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李世民馴馬一事。李世民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李世民聽後,頗為誇讚武則天的志氣,但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週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便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後,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被拜為二品昭儀。

    當時,王皇后、蕭淑妃經常與其爭寵,三人互相讒毀,但李治都沒有聽信。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在公主出生後一月之際,王皇后來看望,憐愛並逗弄公主。離開後,武則天趁著沒人,竟將公主掐死,又蓋上被子掩飾。正好李治來到,武則天假裝歡笑,打開被子一同看孩子,發現女兒已死,啼哭不已,並且驚問侍從,侍從都說:“皇后剛來過。”李治勃然大怒,說道:“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於是哭泣著數落王皇后的罪過,王皇后無法解釋清楚,李治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時間一久,李治便想把武則天晉封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一般認為,李治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李治政治上的“戰友”。

    中書舍人李義府首起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見機行事,也都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李治見有不少人支持,於是再生廢立之意,而元老李勣又表態說“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使李治、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囚於別院,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貶,舉行了冊立武則天為皇后的儀式。

    武則天與李治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集團,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二人之間逐漸出現了矛盾。

    武則天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李治採納。李治欲親征高句麗,在武則天及群臣勸諫下才作罷,武則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順上意”,故而李治力排眾議,堅持立她為後。待到武則天得志後,“專作威福,上欲有所為,動為後所制”,李治不勝其忿。宰相上官儀請求廢后,李治亦以為然,即命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左右侍從及時奔告於武則天,武則天立即到李治面前自訴,使其“羞縮不忍,復待之如初”。李治又擔心武則天怨怒,因此哄騙她說:“我初無此心,皆上官儀教我。”從此每當李治理政,武則天便“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