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353章 平定揚州——魏元忠

    魏元忠,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縣人,唐朝宰相。初為太學生,學習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歷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兩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軍事才能,從定徐敬業的揚州叛亂,為貞觀之治向開元盛世的順利過渡起了積極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頗有作為的一位。武則天晚年時,受張昌宗、張易之陷害,貶為高要縣尉。唐中宗復位,拜右僕射兼中書令、光祿大夫,封齊國公隨波逐流,不再直言進諫,牽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對韋后及誅殺武三思事,貶思州郡務川縣尉。卒於涪陵,享年七十餘,追贈尚書左僕射,齊國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諡號為貞。

    魏元忠,早年為太學生,志氣倜儻,不把舉薦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調,當時有一左史,是盩厔人,姓江名融,他撰寫了《九州設險圖》,全面記載了古今用兵成敗方面的事,魏元忠就對這一內容加以訓釋解說。吐蕃不斷地侵犯邊疆,魏元忠到洛陽上密封奏章,論說朝廷命官用兵作戰方面優缺點,唐高宗看了很是驚歎,於是授命他為秘書省正字,令他在中書省聽調遣,不久任監察御史。

    徐敬業佔據揚州作亂,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督軍討伐,武則天詔魏元忠監理軍事,李孝逸到臨淮,而他的偏將雷仁智被徐敬業的先鋒部隊挫敗,接著徐敬業又攻陷潤州,回兵來抗擊李孝逸。李孝逸害怕敵軍的力量,按甲不敢進軍,魏元忠對李孝逸說:“朝廷因您是王室懿親,所以委以這平定叛亂的大事,天下的安危,實在要靠這一次決戰。況且國內太平日久,忽聞這叛亂,莫不注心傾耳,來等候誅殺叛逆的好消息。現在大軍停而不進,這樣對待世人的期望,萬一朝廷派另外的將領來代替您,您將用何辭來解脫自己的帶兵不前的罪過呢?最好是迅速進兵,以立大功。不然,災禍就要臨頭。”李孝逸認為魏元忠的話對,於是率領部隊準備進軍討伐。

    徐敬業駐兵於下阿奚谷,徐敬業的弟弟徐敬猷率領偏師逼進淮陰,魏元忠請先擊徐敬猷,諸將都認為:“不如先攻徐敬業,徐敬業被打敗,徐敬猷不戰就可以生擒。如果擊徐敬猷,那麼徐敬業肯定會引兵援救,這樣就會造成腹背受敵。”魏元忠道:“不然,敵人的勁兵精卒,盡在下阿奚谷,像螞蟻一樣擁來,只能一戰而勝,否則,那我們就大勢去矣。徐敬猷的軍隊,既不習戰鬥,又人少且弱,軍心易浮動,我們大軍臨陣,其勢必勝,既打敗徐敬猷,我軍乘勝而進,徐敬業如援救淮陰,計算行程則趕不到,他又怕我們進軍江都,一定會在中途攔擊,敵軍勞倦,我軍以逸待勞,打敗他們就成必然之勢。這就如追逐野獸,弱者先擒,哪裡能捨棄一定可以捉到的弱獸,而去攻打難敵的強兵呢!這樣恐怕不是善策。”李孝逸聽從了他的意見。於是引兵擊徐敬猷,一戰而破之,徐敬猷脫身逃遁。李孝逸於是進軍,與徐敬業隔溪相拒,前軍總管蘇孝祥的守地被叛軍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帶兵退卻。當初,徐敬業帶兵到下阿奚谷,有流星墜落他們的軍營中,到此時,又有群鳥飛噪於陣上。魏元忠說:“應驗此情況,正是賊兵敗亡之兆,現在風又順荻草又幹枯,火攻必有利。”堅持請求與敵決戰,這樣才平定了徐敬業,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又升至洛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