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336章 平定叛亂——李孝逸

    不久,李孝逸所率唐軍主力抵達下阿溪北,由於叛軍佔據有利地勢,唐軍多次交戰均遭失利。李孝逸這時恐懼不已,打算撤退。監軍魏元忠和行軍管記劉知柔再次勸說李孝逸堅定平叛信心,並獻計:順風縱火,進行決戰。李孝逸接受二人的建議,率領唐軍全線出擊,並順風發起火攻,焚燒叛軍營寨。徐敬業軍因佈陣已久,士卒多疲倦觀望,戰陣不能整肅。李孝逸進擊,乘風縱火,大敗徐敬業大敗,斬首七千人,溺死者更是不可勝數。徐敬業等輕裝騎馬逃入江都,帶著妻子兒女投奔潤州,準備從海路逃往高句麗。李孝逸得勝之後,不給叛軍以喘吸之機,迅速進兵屯駐江都,分別派遣各將領追擊徐敬業。徐敬業率領殘部行至海曲地界,正欲乘船出海,但受大風所阻,無法出海。在危急時刻,其部將王那相斬下徐敬業、徐敬猷和駱賓王的首級,向唐軍投降。餘黨唐之奇、魏思溫等均遭擒獲斬首,李孝逸繼而進據揚州,至此揚、潤、楚三州全部平定。回京後,李孝逸因戰功卓著,升任鎮軍大將軍,改任左豹韜衛大將軍,改封吳國公。

    李孝逸平時就很有名望,自平定徐敬業的叛亂後,更是聲望甚重,因此遭到武則天侄子武承嗣等人的深深忌恨,多次在武則天面前進讒言詆譭他。加上李孝逸本是唐朝宗室,所以武則天對李孝逸逐漸失去信任。武則天將李孝逸降職為施州刺史,武承嗣又指使人誣告李孝逸在益州時,曾自解其名字中的“逸”字,說:“逸字中有兔,兔是月亮中的東西,當會有作天子的名分。”武則天念李孝逸住日有功於已,減免他的死罪,削除名籍,流放到儋州。

    李孝逸到儋州不久,便含恨而死,唐睿宗復位後,追贈李孝逸為益州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