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324章 唐高宗——李治

    高宗經常頭暈目眩,影響處理政務,武則天乘機插手政治,開始參與國家大事,武則天取得皇后的地位並不滿足,她還想進一步掌握政權。於是,她一方面排除異己,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礙;一方面又組織力量,培植私人勢力,為自己進一步掌權做準備。李治因武后慢慢有主導政局的趨勢,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后得知,武后向李治申訴辯解,事情遂作罷,但是協助李治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族誅。

    這件事情過後,李治再也無由壓制武后,李治患風眩頭重,目不能視,難於操持政務,武后得以逐漸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與天后武氏並稱二聖。武則天為了取得政權,還想盡一切辦法表現自己的政治才能。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從東都出發,前往泰山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

    朝廷下詔尊皇帝為天皇,皇后為天后。當時天后雖是掌握實權,但仍居於後臺,她向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勸農桑,薄賦徭;給復三輔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省功費力役;廣言路;杜讒口;王公以降皆習《老子》;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上元前勳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高宗曾下詔實行,至於實行的效果如何,由於缺乏這方面的資料,尚難作出確切的說明。

    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武則天懂得文史,才能出眾,政權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移的趨勢逐步形成。李治患的風眩症更加嚴重,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怎麼能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后啊!”李治因而暫時停議。武后得知後,就召集了一些“文學之士”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約千餘卷;並且密令參決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權力。

    李治期朝政主要和武氏共同商議處理,但李治仍掌握實權,在他執政年間,武后的支持者李義府、許敬宗等先後倒臺,武后的政敵及家屬拜相,王廢后的族兄王方翼也受到任用,擬定《內訓》和《外戚誡》壓制武家人興風作浪,武后對此皆無可奈何。

    李治駕到奉天宮,武后從泰山封禪以後,勸李治封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高宗詔命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在東宮任同平章事,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洛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要宣佈赦免之書,李治想要親自到則天門樓,由於氣不順而不能上馬,於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讀赦免書。

    當晚,李治在東都貞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宣佈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以節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后處理決斷。”群臣上諡號曰天皇大帝,廟號高宗,安葬在乾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