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277章 白江揚威——劉仁軌

    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唐朝宰相、名將,漢章帝劉炟之後。出身尉氏劉氏,自少孤貧,卻恭謹好學,成年後博涉文史,在唐太宗時以直言敢諫聞名,累官至給事中;唐高宗即位後,歷任青州刺史、帶方州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等職,鎮守百濟期間,因救援新羅,並在白江口之戰大敗倭國、百濟聯軍而名震天下,一度以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受命防禦吐蕃;武則天攝政時,擔任西京留守,封樂城郡公,逝世年八十四,冊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唐中宗即位,加贈太尉;唐玄宗時,追諡“文獻”,並配享高宗廟廷。

    劉仁軌,自少家境貧寒,但愛好學習,適逢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他無法專心地讀書,每當勞動之餘,劉仁軌就伸出手指在空中或地上寫寫劃劃,來鞏固所學的知識,到後來,開始以學識淵博而聞名。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議論國事,劉仁軌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幾句話,任瑰對他的才學感到驚異,於是赤牒任命他為息州參軍。

    不久後,劉仁軌被調為陳倉縣尉,折衝都尉魯寧驕縱違法,歷任陳倉縣官都無法制止他,劉仁軌就職後,特地告誡魯寧不得重犯,但魯寧仍兇暴蠻橫如故,劉仁軌於是用刑杖將他打死。州里的官員將此事稟告朝廷,唐太宗憤怒地說:“一個縣尉竟打死了我的折衝都尉,這能行嗎?”把劉仁軌召進朝廷責問,劉仁軌回答:“魯寧侮辱我,我因此殺了他。”太宗認為劉仁軌剛毅正直,不僅不加懲處,反而提拔他為咸陽縣丞。太宗準備到同州圍獵,當時秋收還沒有結束,劉仁軌上表勸阻,太宗於是下詔慰勞說:“你的職位雖低,但竭盡忠誠以奉事國家,所論之事,朕都十分讚賞。”不久,劉仁軌被授為新安縣令,累官至給事中。

    劉仁軌雖為官清廉剛正,但是為得寵的中書侍郎李義府厭惡,因處理“畢正義案”得罪李義府,被貶為青州刺史。高宗發兵征討百濟,劉仁軌奉命督海運,李義府在明知時機不當的情況下,強行督促他出海。結果,船隊在途中遇風沉沒,死傷嚴重,朝廷派監察御史袁異式審訊。結案後,李義府對高宗說:“不斬劉仁軌,無法向百姓謝罪。”舍人源直心說:“海風暴起,這不是憑藉人力所能預料的。”高宗於是僅將劉仁軌免職,以白衣的身份隨軍,李義府又示意郎將劉仁願將他殺死,因劉仁願不忍而作罷。

    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平定百濟,戰後,劉仁願被任為都護,與新羅王金春秋的少子金仁泰,共同鎮守百濟都城泗沘城,唐朝在百濟設立熊津都督府,任命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但王文度在渡海時病亡,高宗於是授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統軍。百濟舊將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豐為王,興起百濟復國運動,起兵反抗唐軍,圍攻劉仁願於府城。劉仁軌與新羅軍一起援救劉仁願,並擊退圍攻百濟軍,與城中的劉仁願會合。當時,蘇定方圍攻高句麗都城平壤已久,因戰事不利,又值大雪,遂退出平壤,劉仁軌自請留守百濟。

    高宗令劉仁軌率部前往新羅,與金法敏商議唐軍去留的問題。眾將士都想回國,劉仁軌回奏稱:“按照《春秋》的義理,大夫出征國外,只要是可以使朝廷安寧、國家有利的事,就可以行使專斷之權。如今皇上準備消滅高麗,首先消滅了百濟,留下部隊鎮守,控制了它的要害。雖然叛賊強橫,但我們防備很嚴密,應當磨好刀槍,餵飽戰馬,趁它沒有準備,打它個措手不及,百戰百勝萬無一失,這樣就可以安士卒之心。然後分兵佔據險要地帶,打開局面,飛傳表文,奏聞聖上,請求朝廷增派軍隊,朝廷知道戰績,必定聲援接應,敵人就可消滅了。眼下平壤沒有攻克,熊津又要放棄,那麼百濟死灰復燃,消滅高麗就不知是哪年哪月了。況且我們現在以區區一城居於亂賊中心,如果此城失守,我們就會成為逃亡的罪人。即使進駐了新羅國,但這正像客人一樣,萬一發生了意外之事,後悔還來得及嗎?百濟的扶余豐對鬼室福信心懷猜忌,貌合神離,勢必支撐不了多久。我們應當堅守待變,屆時再乘亂消滅他們。目前還不可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