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99章 宣德先生——劉炫

    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隋經學家,劉獻之的三傳弟子。自幼聰明機巧,具有多種特異功能,他的眼睛特明亮,可以直觀日頭而不眩暈,讀書一覽十行,過目不忘。他還可以“左畫方,右畫圓,口誦,目數,耳聽,五事同舉,無有遺失”。

    劉炫跟信都昌亭人劉焯,是同窗好友,劉焯也是隋朝著名經學家,二人先後向同郡人劉軌思學《毛詩》,向廣平人郭懋當學《左傳》,向阜城人熊安生學《禮》。二人閉戶讀書,十年不出,所以當隋朝吏部尚書問劉炫有什麼才學時,他毫不謙虛地說:“周禮、禮記、毛詩、尚書、公羊、左傳、孝經、論語,孔、鄭、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雖義有精粗,並堪講授。周易、儀禮、穀梁用功差少,史子文集,嘉言美事,鹹誦於心,天文律歷,究核微妙。至於公私文翰,未嘗假手。”

    這樣一個學問淹通的人物,竟然在朝廷購求天下逸書的時候,為了領取幾個賞錢,造起假來。隋開皇年間,劉炫入朝參與撰寫國史和修訂天文律歷,大臣牛弘奏請購求逸書,他運用自己的才華技能,偽造書籍一百多卷,題名為《連山易》、《魯史記》等,賣給官府,後來被人揭發。劉炫為此差點丟了性命,剛剛得到的一個官職也被撤掉,打起鋪蓋回老家去了。

    劉炫向吏部尚書的那一番自我表白不是吹噓,他的確是一位名重當時的大學問家,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隋代能稱得起儒學大師的只有兩個,即劉炫與劉焯,他與劉焯時稱“二劉”,“劉炫學實通儒,才堪成務,九流七略,無不該覽,雖探賾索隱,不逮於焯;裁成義說,文雅過之。”劉炫對《毛詩》的研究,有很大貢獻,《毛詩》之傳,發軔於西漢河間國,當時不顯於朝,直到東漢鄭玄為其作箋,《毛詩》才盛行於世。

    南北朝魏朝饒陽人劉獻之,精通《毛詩》,其弟子劉軌思,“說《詩》甚精”,劉炫和劉焯就從劉軌思學《詩》。劉炫著有《毛詩述義》四十卷,《注詩序》一卷,《毛詩譜》二卷,這些著作雖已失傳,但其精義,已被後人吸收。唐朝孔穎達作《五經正義》,其中《毛詩正義》即以劉炫的《毛詩述義》和劉焯的《毛詩義疏》為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