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596章 反對革新——俱文珍

    俱文珍,本名劉貞亮,汝州汝陽人,唐朝宦官。忠直堅強,頗識義理,曾任宣武軍監軍。成為宦官首領,籠絡握有兵權的宦官,唐順宗即位後,翰林學士王叔文領導永貞革新,觸及宦官勢力。俱文珍聯合守舊大臣和宦官,脅迫唐順宗內禪於太子,放逐革新派集團,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唐順宗憂慮而死,革新失敗。唐憲宗即位,拜右衛大將軍,知內侍省事,擅殺東川節度使李康,同神策軍護軍中尉不合,激發宦官眾怒,漸失皇帝恩寵,自願離宮,因病而死,贈開府儀同三司。

    俱文珍,因冒認了養他的宦官為父,所以後來改名劉貞亮,其性情忠直堅強,也頗識義理。

    安史之亂後,隨之而來的是藩鎮割據局而的形成,宣武軍統治的汴州,位於汴河之上,控制著南北漕運。安史之亂後,唐朝的財政來源主要依靠江南,因此汴河成了唐王朝財政一條重要生命線,由於汴州的特殊地理關係,唐王朝在汴州先後設置有河南節度使、汴州防禦使、宣武軍節度使,並駐有重兵。這樣,既可以保護汴河漕運、又可以監視東方其他藩鎮的動靜。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反叛,攻陷汴州,劉玄佐率軍收復汴州,並委任為汴宋節度使。宣武軍不斷髮生兵變,弄得人心惶惶,使朝廷的財政來源也無法保障,唐德宗考慮到宣武軍的重要性,便委派俱文珍出任宣武軍監軍,為應付經常發生的兵變,就自置親兵千餘人。當宣武軍節度使劉元佐病重,以其子劉士寧為宣武軍兵馬使,劉士寧趁機召集諸將作亂,將不信任的大將李湛、伊婁說、張伾等,以不憂軍事的罪名,逐出汴州,貶至外縣,不久全部殺死。

    監軍劉貞亮見此情形,與官武軍都虞候鄧惟恭共同策劃,將劉士寧縛住,押送京師長安。不久,劉士寧貶為虔州司馬,眾推李萬榮為節度使。李萬榮死,囑鄧惟恭執兵事,以子李乃代為節度使,俱文珍與鄧惟恭逐之,唐德宗任命東都留守董晉兼宣武軍節度使,局勢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