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569章 屢破吐蕃——李晟

    李晟,字良器,洮州臨潭人,唐朝中期名將,左金吾衛大將軍李欽之子。擅長騎射,勇武絕倫,以良家子身份從軍,跟隨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征討吐蕃,號稱“萬人敵”。鎮守西陲,屢立戰功,累遷右金吾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冊封合川郡王。率軍平定河朔三鎮叛亂,涇原兵變之後,親往奉天勤王,拜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諸道兵馬副元帥。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拜司徒兼中書令,領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冊封西平郡王,世稱李西平,駐守涇州,防禦吐蕃進攻。冊封太尉兼中書令,管理尚書省事務,去世時年六十七,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德宗廟廷,圖形凌煙閣。

    李晟,出身軍伍世家,十八歲便投身軍旅,隨河西節度使王忠嗣征討吐蕃,他身高六尺,勇武絕倫,善於騎射,曾一箭射殺吐蕃猛將,名揚軍中。被鳳翔節度使高升召入鳳翔軍,補任為列將,平定疊州羌、宕州連狂羌叛亂,累功升至左羽林大將軍。後來,李晟又討平党項羌,因功加授特進、光祿卿,不久又改授太常卿。

    吐蕃進犯靈州,李晟時為鳳翔右軍都將,率一千士卒兵出大震關,直奔臨洮。他屠滅吐蕃定秦堡,生擒堡帥慕容谷鍾,迫使吐蕃解除靈州之圍,被授為開府儀同三司、左金吾衛大將軍、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鳳翔節度使馬璘被吐蕃軍圍困於鹽倉,李晟率部橫擊吐蕃,在亂軍之中救出馬璘,因功獲封合川郡王,他威名遠振,引起馬璘的忌憚,被遣入京中為宿衛,擔任右神策軍都將。

    唐德宗繼位,劍南節度使崔寧入京朝覲,吐蕃、南詔聯軍趁機進犯劍南,蜀中震動。唐德宗任命李晟為太子賓客,命他率神策軍四千人,與左金吾衛大將軍曲環所率的五千范陽軍一同援救劍南。李晟取道漏天、連取飛越、肅寧等城,橫渡大渡河,擊破吐蕃軍,斬首一千餘級,吐蕃退走。此時,曲環所部在七盤再次擊破蕃詔聯軍,進克維州、茂州。李晟窮追吐蕃軍至大渡河外,與各路唐軍會合,大敗蕃詔聯軍,斬首六千級,俘獲敵軍頗多,蕃詔聯軍有近十萬人被困山谷,因飢寒墜崖而死。

    魏博節度使田悅起兵叛亂,兵圍臨洺,李晟被任命為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與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合兵援救臨洺。在雙岡大敗魏軍楊朝光部,並乘勝追擊,與田悅戰於臨洺。當時戰況激烈,唐軍各部皆退卻,李晟率部衝鋒,踏著堅冰渡過洺水,橫擊魏軍,使得唐軍重新振作,合力擊破田悅。李晟又在洹水擊破田悅,乘勝進軍魏州,因功被授為左散騎常侍、魏府左司馬。

    當時,幽州節度使朱滔、成德節度使王武俊因不滿朝廷封賞,遂與田悅勾結,並率軍圍困趙州,李晟建議聯合義武節度使張孝忠,合兵攻打范陽,以迫使王武俊從趙州撤軍。唐德宗允其所請,將莫仁擢、趙光銑、杜季泚等禁軍將領調撥至李晟麾下,並加授李晟為御史大夫,李晟領軍北進,果然逼得王武俊撤軍退走。李晟聯合義武軍,將幽州將領鄭景濟圍困於清苑,並掘水灌城。田悅、王武俊紛紛派軍來援,但都被李晟擊敗,朱滔又親自來援,並以大軍包圍李晟所部。李晟內攻鄭景濟,外抗朱滔,與敵軍相持數月。後來,李晟重病臥床,部將共議,決定從清苑撤離,退保定州,朱滔憚於李晟威名,也不敢派兵追擊。

    涇原鎮士卒在長安譁變,擁立朱泚為帝,唐德宗倉皇逃奔奉天,史稱涇原兵變。當時,李晟已經病癒,正欲再次揮師北進,卻接到詔令,讓他回師勤王。張孝忠因義武軍正陷於朱滔、王武俊威脅之下,不肯讓李晟率軍離去。李晟留下兒子李憑為質,又解下玉帶賄賂張孝忠的親信,方得帶兵西歸。不久,李晟兵至渭北,駐軍於東渭橋,被拜為檢校工部尚書、神策行營節度使。李晟以戰敗之罪,斬殺神策軍將領劉德信,兼併其部隊。當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也自河北前來勤王,駐軍於咸陽,他擔心李晟獨當一面會分去自己的功勞,便奏請朝廷,表示要與李晟合兵一處。朝廷命李晟移營,李晟遂率部轉移至陳濤斜,與李懷光合營。但李懷光卻遲遲不肯進兵,李晟請李懷光出兵收復長安,並請命率部擔任前鋒,卻被李懷光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