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511章 賢相決事——李峴

    宦官李輔國判行軍司馬,暗中派官員打聽民間的是非,稱為察事。忠誠善良的人遭到誣陷的接連不斷,有事申訴,朝中個官署不敢違抗。御史臺、大理寺關押的重要犯人,還未審訊審判結束,訟詞就被追到銀臺,不問罪行輕重,一時全部釋放,無人敢於違背。他每天在銀臺門處理天下政事,需要決定時,就稱皇帝頒下制敕,宮中的符印,進出都佩戴在自己身上,即使有敕書,需要李輔國簽署,然後才能施行。

    等到李峴為相時,在皇帝面前磕頭直言李輔國亂政專權,皇帝於是醒悟,賞識李峴的正直,革除了這些弊端。李輔國因此辭去行軍司馬,請求任原官,察事等被停止,此後詔書不由中書省而發出,李峴必重新審查。李峴對抗宦官專權,將敕文發制權重新收歸中書省,李輔國由此深恨李峴。

    鳳翔七馬坊的押官,起先行盜賊舉動,搶劫平民,州縣官衙不能制止,被天興縣令知捕賊謝夷甫擒獲處決,他的妻子告狀為夫伸冤。李輔國從前曾擔任飛龍使,偏私其人,為他上訴,下詔監察御史孫鎣審理這個案子。孫鎣開始判決謝夷甫無罪,他的妻子又來上訴,下詔令御史中丞崔伯陽、刑部侍郎李曄、大理卿權獻三司審問,三司審訊的結果與孫鎣相同。他的妻子申訴不已,下詔令侍御史毛若虛再次審問,若虛判謝夷甫有罪,又說崔伯陽三人徇私,沒有依據事實判決。崔伯陽大怒,派人去召見毛若虛,話不投機,崔伯陽想上奏此事,毛若虛已經先騎馬覲見,向肅宗告急,皇帝說:“我知道了,卿出去吧。”毛若虛說:“臣出去就要死了。”皇帝因此留他在簾內。過了一會,崔伯陽來到,肅宗詢問,崔伯陽極力說毛若虛順從權幸意旨,附會宦官,皇帝發怒,將他斥責而出。

    崔伯陽被貶端州高要尉,權獻被貶為郴州桂陽尉,鳳翔尹嚴向及李曄都被貶到嶺下做一名縣尉,孫鎣被除去名籍長期流放播州。李峴認為幾人都沒有罪,處罰太重,想為他們說理,於是上奏:“如果毛若虛奉迎權貴意旨濫用刑罰,違犯國家法律,陛下如果相信他的判決,是不相信御史臺。”皇帝對李峴的話很生氣,貶李峴出京為蜀州刺史,再次出任江陵併兼御史大夫,充荊南節度觀察處置營田等使。當時,右散騎常侍韓擇木入宮應對,皇帝說:“李峴想專權嗎?為什麼說信任毛若虛就是不信任御史臺?已下令貶他做蜀州刺史,朕還覺得處罰太輕了。”韓擇木回答:“李峴說話直率,不是想專權,陛下寬恕他,只會增加聖上的德行。”

    唐代宗即位,徵招李峴為荊南節度、江陵尹,知江淮選補使,又召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卿。逢皇帝駕臨陝州,李峴從商州山路趕赴皇帝所在,回到京師,拜李峴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見賓客,當時天下多事,宰相元載等見宦官傳達詔命至中書省,就領他們進入政事堂,設置榻床接待。李峴為宰相,下令撤去榻床,上奏請常參官分別舉薦能夠勝任諫官、憲官者的人才,不限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