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480章 大聖周王——史思明

    史思明,字崒幹,寧夷州人,突厥族,唐代叛臣,安史之亂的元兇之一。出身西域史國,相貌不揚,懂曉六蕃語言,驍勇善戰,屢建戰功,授平盧軍知事,輔佐安祿山討伐奚和契丹,遷平盧軍兵馬使。安祿山反叛後,率軍平定河北,署范陽節度使,屢為唐軍所敗,退保博陵。暫降唐廷,授河北節度使、歸義郡王,受到唐肅宗猜忌,起兵再次叛亂,攻破魏州,自稱大聖周王,年號應天。進兵解除鄴城之圍,殺死安慶緒,即大燕皇帝位,建都范陽,年號順天,後為兒子史朝義所殺,諡號昭武皇帝。

    史思明,原名崒幹,出身於營州都督府羈縻州,寧夷州的突厥部落,身材瘦削,鳶肩駝背,凸目側鼻,少鬚髮,性情急躁詭狡,生於營州柳城,比安祿山早生一天,兩人又同鄉,自少時便成為夥伴。成年後,史思明投入營州都督烏知義帳下,成為一名輕騎,每次被派出打探敵情,他都有所斬獲,又通曉六蕃語言,因此升為互市牙郎,負責邊境貿易的中介事務。

    史思明因無力償還官府債款,打算逃亡到奚部,半路被奚人的邏騎發現,邏騎想殺掉他,可史思明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說:“我是大唐天子派來的和親使者,殺了我會禍及你們的部族。不如帶我去見奚王,他若放我一條生路,你們也有功勞。”邏騎覺得有理,就把史思明送到奚王牙帳,史思明見到奚王卻不下拜,並說:“按照禮法,天子使者見小國君王不必下拜。”奚王很生氣,但看著史思明一副氣度非凡的派頭,還真當成了大唐派來的使者,於是以貴賓禮節接待他。

    奚王畏懼唐王朝的勢力,決定派一百人跟隨史思明入朝,奚王帳下大將瑣高,在部落中很有威名,史思明想要擒住他以將功贖罪,於是哄騙奚王說:“大王派去的人雖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淺薄之徒,這樣的人怎能去見天子呢?我聽說大王帳下的瑣高才能出眾,可擔此大任,何不派他來?”奚王不敢違抗,便讓瑣高和他手下三百人跟隨史思明去“朝拜天子“。

    他們一行人快走到平盧時,史思明派人聯絡平盧軍使裴休子,並說:“奚族人派瑣高和精銳將士一起到來,表面上說是去朝拜天子,實際是來偷襲平盧,請將軍做好準備,先下手為強。”裴休子於是將計就計,假意列隊出迎,奚人毫無防備,全部在館驛被擒獲,瑣高被執送幽州,手下的三百精銳盡數被坑殺。范陽節度使張守珪見奚人首領瑣高被活捉,非常高興,將史思明收入帳下,並表為果毅都尉,與安祿山同為捉生將,二人胸懷才略,驍勇善戰,多有功績。

    安祿山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漸獲玄宗寵信,史思明也官至將軍、知平盧軍事,入朝覲見時,唐玄宗對他的軍事才能大為賞識,賜座與他交談。玄宗問他多大年齡,史思明回答說:“已經四十歲了。”玄宗拍著他的背說:“好好努力吧,你日後一定會顯貴的。”於是,提拔為大將軍、平盧兵馬使,又賜名“思明”。史思明隨同安祿山征討契丹,大敗於土護真水,安祿山逃至師州,歸罪於部下左賢王哥解、河東兵馬使魚承仙,斬殺二人。史思明則逃入山谷近二十天,收攏了七百名潰散士卒,等到安祿山回到平盧城,發現將士大多散亡,正不知如何是好,史思明此時率隊出谷求見,安祿山大喜,握著史思明的手說:“還以為你死了,有你在,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事後,史思明私下感嘆:“我聽說為人處世要進退得當,如果我早些出谷,恐怕已經跟哥解一併被斬了。”

    史思明出身微賤,很受鄉里輕視,幽州大族辛氏有一女準備出嫁,窺見他後,跟雙親說“一定要將我嫁給史思明。”親屬都不同意,但辛氏執意要嫁,最終二人成婚,史思明對此事頗為自負,說道:“自從我娶了她,升官多子,這就是富貴命吧。”

    唐玄宗統治後期,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寵臣,驕奢腐化,自恃強盛,銳意開發邊疆,邊鎮節度使增至十個,擁兵近五十萬,致使外重內輕,為邊將割據創造了條件。安祿山以奉密旨討伐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起兵十五萬南下反唐,安史之亂爆發。顏杲卿據守常山,發檄文傳告河北各郡抵抗叛軍,並誘使范陽留守賈循反正,不料事洩,安祿山遂以史思明為范陽留守,率麾下三千騎,會同蔡希德急攻常山,八天後城破,顏杲卿被俘,史思明乘勢進擊饒陽,圍城近一月,河間、景城共派出一萬五千人救援饒陽,被史思明擊敗。

    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令史思明經略河北,史思明每行軍一處,任由部下剽掠搶奪,殺人取樂,因此士氣亢奮,作戰勇猛。李光弼率蕃漢步騎、太原弩手一萬三千餘人出井陘關,收復常山,史思明聞訊解除饒陽的包圍,率步騎兩萬五千人晝夜行二百里,直趨常山,李光弼出弩手奮擊史思明先鋒騎兵,又出伏兵襲其後軍步兵,迫使史思明退入九門,兩軍陷入對峙。郭子儀引兵兩萬與李光弼會師,於九門城南大敗史思明,史思明退入博陵。安祿山派遣蔡希德等引步騎三萬來援,郭子儀、李光弼深溝高壘,以逸待勞,於恆陽嘉山大破史思明,斬首四萬級,捕虜千餘人,史思明露髻跣足,再度逃奔博陵,李光弼進圍博陵,幾乎落城。

    哥舒翰敗於潼關,長安失陷,唐肅宗急調朔方、河東兵回援,李光弼不得已撤圍回軍,史思明趁機出兵,擊潰平盧節度使劉正臣,殺七千餘人,奪取兵甲輜重兩千乘,並收編平盧銳卒,氣焰復熾。舉兵復攻常山,至九門,守軍假意請降,設伏於城上,史思明中戟墜城,鹿角傷到左脅,但僥倖不死,不久九門城陷,史思明下令焚燒城中屋舍,屠戮守軍全族。隨後攻佔常山、趙郡,又與尹子奇部會合,擊潰平原太守顏真卿部一萬兩千人,迫使其放棄平原,又連下河間、景城、清河、樂安、博平等郡。

    信都太守烏承恩,是史思明老上司烏知義之子,其母親妻子均已被叛軍所獲,史思明又俘獲其子烏從則,於是舉郡而降。史思明與之把臂飲酒,得馬三千匹,士卒五萬人,遂併力圍攻饒陽。饒陽陷落,太守李系自焚殉國,裨將張興被俘,史思明認為張興是個壯士,想要收服他,不料張興慷慨陳言,勸其早日歸順朝廷,史思明大怒,以鋸殺之,張興至死罵不絕口。至此,河北諸郡盡數落入叛軍手中。

    史思明與蔡希德、高秀巖等合兵十萬進攻太原,企圖由北道進犯靈武,李光弼在城上架設拋石器,挖掘地道,佈置陷阱,又派別將襲擾破壞補給路線,叛軍前後被俘斬一萬多人。此時,叛軍內訌,安慶緒殺死安祿山,自立為帝,史思明麾軍退回博陵,被安慶緒封為媯川郡王、范陽節度使,兼領恆陽軍事,賜名安榮國。范陽本是安氏老窩,安祿山從長安和洛陽所掠珍寶,多半都運往這裡存放,已是堆積如山,史思明漸漸地恃富而驕,欲將范陽佔為己有,不想再受安慶緒節制。

    叛軍慘敗於陝郡,安慶緒放棄洛陽,逃往鄴郡,麾下大將北平王李歸仁藉機率三萬曳落河、同羅、六州胡精兵逃往范陽,途中大肆抄掠。史思明一面重兵防備,一面派使者招撫,李歸仁遂率曳落河、六州胡人歸附史思明,同羅部不服,史思明發兵大敗之,擊殺三千餘人,盡獲其所奪物資。安慶緒退至鄴郡後,拼死一搏擊破唐軍,聲威復振,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人紛紛來投,軍勢達六萬之眾。然其此後不恤政務、通宵宴飲,麾下高尚等謀臣爭權奪利,加之聽信張通儒讒言,擅殺大將蔡希德,人心逐漸離散。

    史思明兵勢愈盛,安慶緒十分憂慮,遂派遣阿史那承慶、安守忠、李立節前往河北諸郡徵集兵馬,並密謀除掉史思明。范陽節度判官耿仁智趁機進言道:“將軍之所以為安氏效力,是因為迫於他們的威勢。如今唐朝中興,皇帝賢明,將軍若能率領部下將士歸服朝廷,實在是轉禍為福的一條出路。”烏承恩族弟烏承玼又說:“而今唐朝復興,安慶緒就好似樹葉上的露水,難以長久。將軍何必與他一起滅亡呢。如果歸順朝廷,洗刷掉叛逆的罪名,如同反掌。”史思明深以為然。